作者:赵心放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河南郡洛阳人。他十八岁时就以博览群书,擅长撰文受到乡邻赞誉,更是得到了郡守吴公的赏识,被召到门下学习。

吴公是个有来头的人,他与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是同乡,曾受教于李斯门下。由些可见,法家思想对贾谊的影响颇深。同时贾谊悉心研究过《春秋左氏传》并训诂,训诂的意思是古时学识丰富的学者对作品的高深疑难字句作出解释。贾谊的水平就不言而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谊不仅学习刻苦,还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突破传统的看法认识,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案,早年他就写出了《过秦论》。在这篇著名作品中,通过对秦朝的剖析,总结出了一条对封建社会统治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即巩固政权和夺取政权不同,巩固政权要施仁义,就是要轻徭薄赋,达到安民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被历代帝王奉为金科玉律的“逆取顺守”战略思想。

机遇是给有才能的人准备的,政绩突出的恩师吴公被汉文帝从河南郡提拔到朝廷担任廷尉,掌握全国的司法大权,吴公随即向汉文帝推荐了年轻有为的贾谊。贾谊被任命为薪酬六百石的博士,是皇帝顾问班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每当汉文帝向顾问们咨询有关问题时,贾谊经常是第一个发言,并且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汉文帝和同事们都认为他说到点子上了,感到很满意。于是他被越级提拔为薪酬千石负责朝政议论的大中大夫,成为了一个国家中级官员。

贾谊认为现在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应该把改历法、改变服装颜色、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振兴礼乐等提到议事日程,汉文帝认为干这些事时机尚未成熟,但他提出的“分封的诸侯要到自己封国去”的建议被汉文帝采纳。

但这建议虽然皇帝欣赏,却把周勃、灌婴等一批封了侯的老臣得罪了,他们纷给出面反对,说贾谊读了一点书就想专权,影响了安定团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臣们不顾面子提意见尖锐泼辣,常常使皇帝着难,所以贾谊的建议正合汉文帝的意,但老臣们的反对,使汉文帝也多了一份担心,于是在前元四年(前176年),派贾谊担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这职位薪酬两千石,看起来是升迁了,但长沙是仅存的异姓小王国,只有二万五千户人口,且离京城遥远,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贾谊认为是谪迁贬官,心里十分悲哀。

过了三年多,汉文帝召他到京城长安,在未央宫前殿的宣室与他长谈到深夜。其间越聊越有兴趣的汉文帝,甚至移动坐席,与他越来越靠拢。事后,汉文帝不无感叹地说,自己的才能还是远远不及贾谊。

汉文帝虽然高评贾谊,仍没打算重用他,但给他挪了位,改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喜爱的小儿子,梁国都城睢阳离长安也不远,贾谊感到与在长沙的处境完全不同了,因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又不断地向汉文帝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比如抑制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具体办法就是把大诸侯国分割成若干个小诸侯国,使他们不能与朝廷分庭抗礼。

很多建议是在《治安策》里提出来的,但不少建议汉文帝当时没采纳,是等条件成熟后逐步采纳的。

他还用当时的谚语“前车覆,后车戒”开导汉文帝。“前车覆,后车戒”的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他告诫汉文帝,不能仿效只传两代的秦朝,应当效仿秦以前的夏、商、周三朝,不断改进治理国家的措施。秦灭亡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掉以轻心,就会重蹈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谊痛恨富翁巨商的侈靡之风,十分同情饥寒交迫的老百姓,认为朝廷要关心爱护老百姓,否则社会不得安宁。他建议要用礼义廉耻教化人民,要重视君臣上下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天下人心归于“正道”。

汉代初年的社会经济十分衰弱,汉文帝和汉宣帝先后采纳了贾谊提出来的不少主张,实行轻徭薄赋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以德化民”,要求百官关心农桑,奖励农耕,皇帝在每年春耕时还亲自下地操作示范,厉行节约,生活从简。经过两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贾谊是西汉初影响卓著的文学家,虽然因病过早辞世,但一生留下了不少作品,如《吊屈原赋》《鹏鸟赋》,是汉赋的代表作,《过秦论》《大政》《论积贮疏》和《治安策》,是其政论文的代表作。贾谊是先秦、西汉散文转变期的枢纽人物,他的遭遇被后世不少人铭记,其文章被后世不少文人模拟效法,视为典范。

贾谊是经常出现在唐诗里的人物,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闻笛》、李商隐的《贾生》、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等。

限于篇幅有限,在此以李白诗《黄鹤楼闻笛》为例。时年58岁的李白因参与永王东巡获罪,被流放夜郎,途经武昌登黄鹤楼,在楼上听到悲怆的古曲《梅花落》笛声,心情格外沉重,即作《黄鹤楼闻笛》诗一首,表达了自己被流放的惆怅与无奈。原诗从略,试用新格律体诗释意:

贾谊被流放到了长沙,西望长安路遥不见家。

登楼听闻悲伤的古曲,宛如江城五月落梅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赵心放,重庆市人,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