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书林:加强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推动国际交往合作,做好新时代教育出版工作

党建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读懂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当下中国十分紧迫的工作。在这方面出版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下面,我围绕“数智赋能教育出版与国际合作”这个主题,就数字时代如何加强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推动国际交往合作、做好新时代教育出版工作,谈些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出版与科技融合是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这是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出版的本质功能在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普及、文化繁荣和技术进步在为出版繁荣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的同时,也对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部出版史就是出版人不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发展的历史。出版作为永不凋落的朝阳行业,历经数千年,能与社会进步同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出版人始终能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推动出版业的发展,提升出版水平,服务社会进步。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论是出版的早期萌芽状态还是当代都是如此。

从中国出版史来看,图书的载体形式,随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改进。中国早期的图书以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为载体,正是这些早期的图书,可以使我们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可以使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和文化繁荣景象。汉唐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更与图书出版息息相关。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纸张和印刷术两项源于出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马克思在评价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时,有这样一段著名论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最强大的杠杆。”

从世界出版史来看,技术进步、载体更新同样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古埃及的纸莎草书和两河流域泥版书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出现了像亚历山大图书馆这样系统收集世界重要图书的文化设施。在欧洲,羊皮和牛皮曾经是图书的重要载体,对人类知识的传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15世纪,古腾堡机械印刷的使用,更是使世界文明加速发展,成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从20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开始,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出版的繁荣和发展。出版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重要,功能不断增强。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chatGPT等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出版业的生态,为我们提升对外传播水平提供了空前机遇。出版的理念、结构、管理方式、载体形式、传播方式、运作流程、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版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大潮已扑面而来。

事实充分证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样式、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正因为如此,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出海,更需要出版和科技双向联动、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合力打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二、优质的内容和先进的传播技术是推动出版国际化的两个重要抓手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韩非子的这句话,深刻论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以书为媒,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海外民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是营造良好国际文化环境的重要方面。一种文化优秀了,别人才会学习、了解,一种文化有用了别人才会研究、借鉴,一种文化离不开了别人才会购买和千方百计的获取。而积极应用高新技术会使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倍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经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借鉴国外的科技文化,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推进科技文化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们可以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更加精准地传播好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从未中断并延续至今的文明,这和中华民族有一个从未间断的文脉,和优秀出版传统有重要关系。总书记曾引用《尚书》中“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故,深刻阐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与典籍的相互关系。中国古代优秀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然而,由于历史、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典籍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之处。400多年前,中国文化通过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译进入了西方世界,开启了西方对东方和中国的理解。但正如胡乔木当年指出的那样:“关于中国基本知识的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事物一直不很明了,知识很少,而且有不少歪曲。在马可·波罗到中国以前,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中国,那以后虽然知道较多,但歪曲更多。”当前,这种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的重要论述,认真谋划翻译出版一批高质量的中国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让世界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特别要注意及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二是要积极传播好当代中国现代文明的成果。在这方面我国有巨大的优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高铁、特高压传输,特别是工业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优势。在国际合作交往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种优势,在经济、科技“走出去”的同时,注意和文化的结合,积极传播好这方面的知识,使所在国的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和中国科技带来方便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在这方面,我们有广阔的空间。

三是要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当下,数字平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们以独特的优势,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华为、OPPO、VIVO等中国知名品牌为例,这些企业的智能手机和应用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也在全球市场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为中国文化的海外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数字媒体、在线平台、跨国合作项目等工具,借助现代科技让中国文化的展示更加生动、互动和易于理解,从而吸引更多国际受众的兴趣和好感,帮助我们的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遵循传播规律,讲好中国故事,是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传播规律,精心做好对外传播工作。

一是要坚持宣传真理,陈述事实,赢得人心,这是做好对外传播最根本的原则。要认真研究国际、国内经验,讲究方式方法,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出版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文化工作,其基础功能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特别是通过传播创新知识来推动社会进步。知识的力量是出版走出去的根本,也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

二是要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对于国际传播而言,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赢得话语权、赢得尊重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因为科学话语、学术话语往往能克服意识形态的障碍,更容易推进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学术成果影响力、学者影响力,乃至学术出版机构的国际影响力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水平及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学术研究的水平在快速上升,但学术出版水平仍然是一个短板。我们要高度重视发挥学术出版在提高国际传播效能方面的独特作用,按照中央创办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的要求,抓紧创办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以此来团结世界更多的学者。这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阵地。

三是积极参与、引导国际学术交流,鼓励、支持中国具备国际学术出版能力的优势出版机构与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公司和大学出版社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鼓励学术出版机构引领学术出版数字前沿领域,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机遇,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学术出版的现代化,大力推广学术出版领域各类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

四是积极探索与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新模式,如共同出版、版权贸易等,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使展现中国文化的作品内容更容易被各国民众接受和消费,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国际文化交流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四、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迭代的背景下,教育出版发展面临新形势

教育出版单位是赋能文化建设、助力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要以国际视野、国家站位、行业视角来重新认识教育出版的新角色新功能新使命,要学习古今中外出版经验,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立意高远,放眼世界,做好新时代教育出版工作。

一是把握数字化趋势,加速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出版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教育出版领域,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满足读者对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内容的需求。要加大数字内容研发力度,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电子期刊等多元化产品,满足读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数字出版平台,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要推动数字内容国际传播,借助网络平台,将中国优秀教育出版成果推向国际市场,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我们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教育出版的市场竞争力。要善于挖掘用户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提高用户满意度;要优化产品设计,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趋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调整产品策略,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要进一步拓展营销渠道,借助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渠道,实现精准营销,提高教育出版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出版创新发展。国际合作是教育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寻求与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出版创新发展。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出版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国教育出版的质量和水平;要推广中国优秀教育成果,将中国优秀教育出版成果推向国际市场,展示中国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与国际同行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教育出版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关注新技术趋势,为教育出版未来发展做好准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趋势将对教育出版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关注新技术趋势,为教育出版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要关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这些技术将为教育出版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教育出版内容的可信度、安全性和透明度,为教育出版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教育出版创新发展。

五是高度重视创新,培育教育出版人才。创新是教育出版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教育出版视野不断向前发展。在内容创新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内涵,打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教育出版物;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关注新兴技术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应用,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在管理创新方面,要优化出版流程、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培育教育出版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技术为教育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希望我们共同为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贡献智慧,推动中外出版机构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国际教育出版发展谱写新篇章!

【邬书林: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邓启东;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