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7月4日),由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光华一号"人形机器人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亮相。

它也是今天上午在WAIC亮相的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中唯一一款高校制造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65cm,体重62kg不仅会行走,还会做表情"光华一号"由多学科团队历时两年研发,是一种情感高度仿人的柔性精巧作业机器人。

据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介绍,团队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最大迫切需求就是养老养生、健康护理。因此团队在研发之初,就将机器人的研制目标定位为老年人的"保健医生"。目前,这款机器人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准备在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测试,并不断优化护理功能,确保动作更加安全、精准、柔和,比如把老人从床上扶起来、搀扶老人到厕所等等,预计年底推出试验品。未来团队还可能将针对不同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功能定制。

从外观上看,"光华一号"在外形上与人类相近,身高165cm,体重62kg,全身拥有45个变传动比的混联智能关节和层次化生成式具身大脑模型,以最小自由能原理驱控关节、躯体和全身,能够自如地摆动手臂和直立行走。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不仅攻克了人形机器人的直立行走难题,"光华一号"能够读懂人的表情,并生成相应的情感回应。甘中学称,对于老年人来说,满足情感需求同样重要,因此,团队特地将这款机器人的目标定位为"行为要柔、情感要智、交互要亲、全息至善"的人形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它的面部显示屏目前有喜怒哀乐四种表情,让人在与之交互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理论上说,我们还可以让它做出更多的表情。"甘中学说。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研发团队融合类脑启发的动因与多巴胺激励机制,采用多层次协调的激励算法,使得感知和行为更加拟人化和精细化,形成可控的多模态情感生成模式。

"多巴胺和内啡肽是生物机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学习融合了这一生物机制,形成一套AI算法逻辑,使得机器人能够具备类似于人的情感。"甘中学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果背后,这支由机械、生物、工程、计算机、大数据多学科背景成员构成的团队,已围绕项目研发两年多时间。他们计划今年底推出一款试验品,明年尝试开展小量产业化推广。

作者:

文:姜澎 图:受访方供图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