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足于两颗星星之间:巴略霍诗选 》[秘]塞萨尔·巴略霍 著,赵振江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西班牙语美洲的先锋派诗坛,塞萨尔·巴略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本土主义的特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时代脉搏。

巴略霍一生出版了四部诗集。《黑色使者》是他的成名作,内容包括爱情、家庭、故乡以及诗人在生活打击面前的怀疑和失望。《特里尔塞》不仅突破了诗歌的传统,也突破了语言结构和思维的逻辑,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所有被压迫者的同情。《人类的诗篇》与《西班牙,请拿开这杯苦酒》是相辅相成的作品,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诗人将恶梦般支离破碎的现实焊接起来,而焊接的目的却正是为了将其打碎。

本书选译了诗人最后两本诗集的全部和前两部诗集的部分作品,此外,还选译了八首散文诗。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秘鲁诗人。

>>内文选读:

塞萨尔·巴略霍的生平与创作(节选)

巴略霍从1908年(16岁)开始写诗,至1918年完成了《黑色使者》。在这十年中,他明显地接受了现代主义诗人鲁文·达里奥、埃雷拉·伊·雷西格和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的影响。但《黑色使者》却是一部从现代主义诗歌中脱胎出来的全新的诗集。它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主义是脱离现实的,既脱离社会现实,也脱离诗人所处的氛围与心境,而《黑色使者》却具有鲜明的自传成分。诗人表达的是自己的经历、观念、信仰、价值观和赤裸裸的人性;现代主义诗人追求异国情调,具有明显的世界主义倾向,而巴略霍的作品却恰恰相反,具有家乡的、族群的、本土主义的特征;现代主义诗人所追求的是语言的典雅与韵律的和谐,而巴略霍不仅常常将日常的口语镶嵌在字里行间,有时还会将语言支解或根本不遵循现有的语言规范。

巴略霍的第一部诗集《黑色使者》共收录诗作69首,由《精巧天花板》《潜水员》《关于大地》《帝国怀想》《雷声》和《家庭之歌》组成。内容涉及亲情、爱情、宗教以及诗人和世人的生存危机。《黑色使者》是作为全书的序诗出现的。它表现了诗人在生活打击面前的怀疑和失望:

生命中有些打击,如此严重……

我不懂!

就像是上帝的仇恨;面对它们

似乎一切苦恼的后遗症

都在灵魂沉积……我不懂!

打击虽然不多;然而能……在最冷酷的面孔

和最结实的脊背上开出阴暗的沟壑。

它们要么是野蛮的匈奴人的战马

要么是死神派来的黑色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集中有一组回忆古老印加帝国的诗篇,题为《帝国怀想》,这是本土主义在巴略霍诗歌中的集中表现。在第三首中,他这样写道:

耕牛走在通往特鲁希略的路上

像古老的酋长,沉思冥想……

对这生锈的暮色,

像为失去领地而哭泣的国王。

我在城垣上站立,思考着

福祸交替的规律;

在耕牛寡妇般的眼神里

无时不在的梦想已腐烂下去。

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本土主义不仅表现在对古老印加王国的怀念,还表现在对克丘亚语的自然运用,这样就给诗作增添了印第安民族特有的韵味与情调。诗人在这部诗集里抒发了对亲人和故乡既浓烈又苦涩的情怀。 比如,他无可奈何地看着父母衰老下去,看着他们如何走到人生的尽头:

父亲变得衰弱无力

就像是一个除夕,

心不在焉地回首往事的

琐碎、启迪和残余。

这样的诗句暗示着在78岁高龄的父亲心中,往事都混杂在一起了。对他来说,生活目的不过是未来子孙的繁衍,而"未来"他是再也看不到了。远离家乡的诗人对父母充满了怀念之情:

父亲在沉睡。威严的面孔

表明平静的心灵。

此时此刻他多么甜蜜……

只能是我——如果他有什么苦涩的东西。

母亲漫步在果园里,

嗅着已经不存在的气息。

现在她是那么温柔,

那么出神、爱抚、飘逸。

在这组诗中,巴略霍还写了一首怀念兄长米格尔的作品:

哥哥,今天我坐在咱家的石凳上,

没有你,我们感到无限的忧伤,

记得此时咱们正在玩耍,

"可是,孩子们……"母亲抚摸在我们身上。

米格尔,在八月的一个晚上,

破晓时你去躲藏;

可这一回你没有欢笑,只有忧伤。

"躲藏"既指儿时的游戏,又指兄长的去世。对于弟弟的童心来说,哥哥没有死,不过是"藏了起来"。诗人将对哥哥的怀念与对孩提时代的回忆揉在了一起。诗集中有一些情诗,如本书中选译的《逝去的恋歌》。曾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秘鲁圣马可大学教授阿尔瓦罗·门多萨先生对笔者说过,他对此诗作了考证:印第安姑娘丽达是诗人邻居家的女孩,她总是翘首盼望在外漂泊的年轻诗人的归来。对诗人而言,尽管这段经历已成过去,但他的怀念之情却依然婉约动人。

作者:

文:[秘]塞萨尔·巴略霍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