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白花花的太阳拥抱着大地,刚收过小麦的田野已萌出行行新绿。在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野场村,种粮大户姬广涛正陪同市里来的农技专家查看玉米一播出苗的情况。

近年来,孝直镇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智慧农机,种业“芯”动能也持续输出,不断凝聚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提升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直镇野场村种粮大户姬广涛(左)陪同济南市农技专家查看玉米出苗情况。

浅埋滴灌不怕天旱

野场村位于孝直镇西部山区东缘,属半丘陵地带。姬广涛在野场村周边流转土地1700多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尽管这一带水资源相对缺乏,而且耕地也不属于高标准农田,但今年小麦平均亩产量也达到了1200斤左右。

“我们的地都整过,进行了水肥一体化升级。”姬广涛告诉记者,“光我就在村里铺设了两万米灌溉管道,地都能浇上水。”

在村南庄稼地里,一根根黑色软管从地头引向田间,纷纷扎进土中——这种浅埋滴灌,被姬广涛认为是他们解决夏种浇地的最有效手段,可节水60%-70%。“单从时间上就可以判断出来。”他说,以往使用“小白龙”粗水管浇地,每亩用时至少2.5小时,现在滴灌仅需1小时。

在孝直镇南部的付庄村,每年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各在1000亩左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玉米滴灌带应用就是具体体现之一。”付庄村党支部书记亓明轩介绍,该村粮田均为高标准农田并进行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升级改造,庄稼不愁浇而且浇得好。

他进一步表示,付庄种粮户今年小麦最高单产达到了1500斤,而刚播种的夏玉米亩产1500斤至2000斤也是有把握的。

在孝直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共采取了7种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涉及耕地面积超过5.6万亩。在有效节水的同时,还省时省工。“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多场景节水灌溉新技术,我们大大提升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孝直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久明表示,“6月份旱情持续发展,但对全镇夏种影响不大。”

据介绍,孝直镇今年计划播种夏玉米8.2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于6月下旬全部顺利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场村耕地里大量应用了浅埋滴灌模式。

无人驾驶省时省地

姬广涛是2022年度“齐鲁乡村之星”。在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门前,一台红衣农机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是用于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高端播种机,播种、施肥及铺设滴灌带可一次性完成。”姬广涛介绍,工作时的“车头”——拖拉机采用北斗导航技术,实现了无人驾驶作业。

孙久明之前到田间地头指导进行科学抗旱播种保苗,现场见证过高端播种机下地时的“干净麻利脆”。

“安装了北斗导航的农机可以按照提前设定好播种路线,在大田里自主往来作业。”他表示,这样一来,驾驶员就没有那么累了,节省了人工;由于是“无人驾驶”,也就能实现更高强度作业,从而抢时抢种,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姬广涛的家庭农场,2022年即购置了5台套大型农机用于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部采用北斗导航技术。“那一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我干了5000余亩。”他补充道,高端农机智慧精准作业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省土地3%-5%。

在孝直镇政府驻地的孝直村,2022年度“齐鲁乡村之星”、种粮大户宋来华也有自己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除了种好自己包的500多亩地,我还为全村5000亩粮田提供托管服务。”他说,今年玉米一播共动用了6台套播种机械,到6月16日就完成了全部作业。

宋来华今年专门新添置了宽窄行作业玉米播种机,应用“品字形”玉米高产种植新技术,通过合理密植将更好实现水、肥、气、热、光的高效利用。

据孙久明介绍,在本季夏玉米播种期间,孝直镇共调配投入各类播种机300多台套,北斗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技术覆盖率达到35%。再加上灌溉到位,有力保证了玉米“一播全苗”,苗齐苗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润种业玉米育种温室大棚位于付庄村北的庄稼地里。

繁育良种编织梦想

从2018年开始包地种粮,到现在已经六七个年头,姬广涛的农事越做越有心得。他认为,把地种好除了选择好的农机设备,还需要选择良种和适合的肥料。

说到良种繁育推广,就不得不再次提到付庄村。2014年,山东东润种业落户这里,村企双向奔赴写就“芯片”兴农的十年故事。

指着村委会对面的种业科研楼,付庄村党支部书记亓明轩告诉农村大众记者,东润种业在该村流转了500亩耕地繁育小麦良种,而其余约500亩小麦也参与其中。

当地种粮户与种业公司签订合同使用其提供的种子,小麦收获后全部由公司回购。以订单农业模式参与良种繁育,种粮户每公斤小麦还能比市场价多卖0.3元。

在种业科研楼的西北方向,田野里一座帅气的大棚格外显眼。“这是6000平方米的温室育种大棚,用于东润种业繁育玉米良种。”亓明轩表示,东润种业2022年玉米测产最高单产达到995公斤,良种繁育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芯”动能。

亓明轩是2019年度“齐鲁乡村之星”,他常自称就是个老农民。曾经,“吨粮田”是亓明轩们年轻时遥不可及的梦想,但现在他们已经实现了“吨半粮”,并提出向“两吨粮”迈进。

“老农民”的新梦想,源于孝直农业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求索。

近年来,孝直镇粮食生产已经实现玉米良种统供全覆盖,小麦良种统供占比也由原来的接近50%逐步提升到全覆盖。如今,在这里培育的玉米、小麦良种,不但能满足济南市场需求,辐射山东省内多地,而且走向了全国。

今年5月,山东赛尔种业落户孝直镇东胜村,马铃薯育苗基地及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专家工作站也启动运作,当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再获得升级版的“芯”动能。

现代农业的孝直实践,未来可期。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通讯员 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