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晚报记者 李力 通讯员 金千千

进入7月,暑假到来了。炎炎夏日里,游泳、嬉水是众多孩子假日里的最爱,既可消暑解热,又能强身健体。然而,水虽能带来欢声笑语,却也暗藏危机。人在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5-10分钟后就可导致死亡。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了孩子安全,掌握儿童预防溺水的知识显得尤为关键,这是每一位家长和监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哪些地方是高风险地点?溺水后如何自救?家长孩子都要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溺水安全课进校园。荆门晚报记者 胡燕 摄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即使是熟悉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疾控专家提醒,家中如有幼小的孩子,在水盆、水桶、洗衣机等用完后立即清空;水缸、水井、下水道等要加盖;避免儿童在无看护的情况下出现溺水意外;当家长带领孩子在水域附近游玩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孩子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去海滩等宽阔的水域玩水或游泳时,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适合孩子身材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的扣带且做到时刻看护;一旦发现孩子有危险行为,应立即制止,避免悲剧的发生;教育孩子一旦发现同伴溺水,应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但不要下水,可以将周围的救生圈、泡沫板等扔给溺水者;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急救时用。

防溺水“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熟悉水性的人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一旦溺水,如何自救

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家长可以教导孩子掌握一些关键的自救技巧。这些自救措施请让孩子牢记,危急时刻能救命。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万一溺水,千万不要慌张,放松身体,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等着他人施救。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缠住: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疾控专家表示,溺水者往往不会大声呼救,而是呈现出面朝岸边、口露水面、头向后仰、身体直立、类似爬梯的动作。一旦观察到这些迹象,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可以迅速向溺水者投掷竹竿、绳索等漂浮物,助其安全上岸。

特别提醒,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进行救援,这种做法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考虑。若确实需要下水施救,施救者应当从溺水者的背后接近,一只手从其腋下插入并握住其对侧手臂,或者托住头部后采用仰泳姿势将其拖上岸,以避免被溺水者紧抱导致危险。一旦溺水者被救上岸,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清理其口鼻中的异物,随后按照A-B-C心肺复苏法(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进行急救,直至其呼吸脉搏恢复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