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 蓝
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之际,中央公布多项新的惠港政策。其中,7月10日起非中国籍港澳永久居民可获签发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的“回乡证”)尤其受到广泛关注与欢迎,被认为特别具有突破性及历史意义。
特区政府欢迎
为便利港澳外籍居民来华经商旅游探亲、投资、商务、研讨、交流等短期入境事由来往内地,国家出入境管理局7月1日宣布,自本月10日起,非中国籍港澳永久性居民可向香港中旅集团或澳门中国旅行社,申请办理签发来往内地通行证件。成功申请后,他们将可以“一卡在手”多次来往内地,每次停留不超过90天,同时可在内地口岸自助通关,无需每次录指纹、填写入境卡或另行申请前往内地的签证。证件有效期为5年。不过,持证人不得在内地工作、学习或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若确需进行上述活动,应依法依规申请办理签注或者停留居留证件。
据香港《星岛日报》3日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相关措施是一项政策突破,是“一国之利、两制之便”的最佳示范。他说,在港工作的外籍人才属于香港永久居民,可利用卡式证件更好把握国家高速发展的机遇,尤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而增加双方的民众流动,必然会为双方带来好处。他透露,新政策相当受欢迎,网约申请已差不多爆满。澳门特首贺一诚表示,中央此举是国家扩大开放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支持澳门特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巩固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同时为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设更多良好条件。
“实现愿望去北京旅游”
据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全港少数族裔达62万人,包括约30万外籍家庭佣工。这些少数族裔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日本、韩国、泰国以及欧美地区等。很多人已在香港落地生根,拥有永久居民身份,可是往来内地时,需要申请旅游签证,过程复杂,动辄需要一个月,而且费用不低,单次签证至少要550港元,一年可多次使用的签证需要1170港元。即便取得签证,他们在口岸过关只能使用人工通道,需额外花上一小时。新政策实施后,他们可使用自助通道过关,大大缩短轮候时间,而且通行证签发后5年内可无限次往返,费用仅260港元。
在港超过55年的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2008年取得回乡证及特区护照。他表示,新措施的落实将进一步加强商务交流,为外国人进入内地提供更容易和有效的通关方式。“我们一直希望这能实现,非中国籍的香港永久居民需要经常到内地经商、洽谈,内地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他认为,新政策将增强在港生活一段时间的外籍人士的归属感,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企业落地内地及香港市场。
领取香港身份证已29年的环美邮轮码头董事总经理班智荣是美国人。他说,近期往返广州时,仍然要经人工办理手续,导致没赶上搭乘时间最合适的一班列车。他一年会往返内地10多次,“新措施十分吸引人,可与同行的香港人使用同一条通道过关”,他表示自己会尽快申请有关证件。
拥有香港身份证超过30年的尼泊尔裔油尖旺区议员Aruna Gurung称,区内有部分符合资格的少数族裔港人得知此消息,感到十分开心,已开始询问如何申请,“有小朋友想去北京旅游,现在可以实现愿望”。她建议,相关网站可提供更多语言服务,照顾少数族群。
对外籍人士贡献的肯定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措施不限国籍和行业,充分彰显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有助于香港继续保持国际化和多元化,提供世界各地公司和人才落户香港的巨大诱因。香港保安局说,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紧密沟通,积极促进“南下、北上”双向人才流动。截至今年6月7日,已有超过2.28万名南下人才签注持有人抵港;截至今年6月初,有超过2.34万件有效期为2年或5年的“一签多行”签注获批;约1500名在香港注册公司的外国人才向中国签证服务中心人员出示在港工作证明后,在递交文件的轮候过程中享有较快捷的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表示,新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交流。身兼行会成员的立法会议员林健锋也表示,新措施有助于香港汇聚更多国际人才和资本,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港拓展业务和设立地区总部,巩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角色。
港媒普遍认为,这项便利安排与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宣布的北上“一签多行”措施相得益彰,全方位回应了香港社会各界的期盼。香港《大公报》3日称,便利外籍港人北上经商、投资、旅游和交流,不但有助于本港与内地融合,更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强化国际化优势,再配合港府抢人才措施,吸引更多外籍人才落户香港。《星岛日报》3日发表社论称,中央出台此项新政策,是对许多在港扎根多年、默默耕耘的外籍人士贡献的肯定,并借此对外释出一个信息:只要他们以香港为家,愿意为大湾区以至内地建设出一份力,内地愿意将其跟中国籍香港永久居民平等看待,提供同样的政策便利。文章还提到,新政策使得外籍人士无法在网上购买高铁票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今后他们更容易前往内地考察,不但可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内地的发展变化,还有助于非华裔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与内地民众的感情之余,也有助于他们增强对香港的认同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