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司法的“暖”,就在群众身边

“法者,治之端也。”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中,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亿万民众心中公平正义的明灯。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司法改革力度不断增强,法院工作也不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智慧服务到多元解纷,从创新理念到创新举措,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捍卫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党支部以“司法为民”为底色,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司法工作水平提升,为不断开创司法工作新局面而奋力拼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案一庭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认真开展学习交流

智慧平台

服务群众“零距离”

6月的一天,刘大叔和老伴儿来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楼前,两口子心里有点忐忑不安,头一次到省法院打官司,还不知从哪儿入手才好。

由安检门进入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大厅,一位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了上来,询问二人需要什么帮助。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将他们带到大厅“服务引导区”,请二人先观看动漫辅导片,再手把手教他们填写所需材料,并引导他们来到办理窗口,前后不到半个小时,材料就办齐了。

“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近年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辽宁全省法院建成了“一站式智慧诉讼服务”体系。

“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道窗口。当事人有诉讼需求,来到法院,第一脚迈进来,对法院的感受,对我们党执政理念、司法理念的感受,在这里体现得最直观、最强烈。”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党支部书记、庭长邓继林说,“因此,我们要为群众提供最温馨的诉讼环境、最便捷的诉讼服务,让群众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他们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立案服务区设有18个服务窗口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建成于2021年底,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立案服务区,设有18个窗口,材料收转、涉企纠纷、一站式收退费、跨域立案、送达服务等,不同类别的案件由不同窗口办理;另一边是便民服务区,当事人不仅可以在这里准备材料,还能在“辽宁法院自助服务一体机”上办理各种业务。“当事人只要持本人身份证,就可以使用自助立案、自助阅卷、异地送达、自助联系法官等各项便民服务功能。”诉讼服务中心主任杜春杰一边给来访者做介绍,一边在机器上进行演示。作为一名老“司法人”,他曾多次参与智慧系统创建研发工作,对一体机的便民服务功能了如指掌,“比如当事人的家在沈阳,而判决是在大连的法院作出的,要想拿到判决书,不需要去大连取,刷本人身份证,录入相关信息,一份纸质的判决书就从机器端口免费打印出来了。”依托“智慧法院”建设,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网统管、一号通办、一站式解决”的“智慧诉服”,这也是立案一庭党支部打造的“我为群众办实事 · 一站式诉讼服务解民忧”党建特色品牌之一。

科学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服务群众的智能设备上,也应用于诉讼服务工作的“中枢”和“大脑”:在紧邻诉讼服务大厅的“诉讼服务指导中心”,辽宁全省128家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都显示在大屏幕上,大数据平台可以对诉源治理、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工作模块80项具体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时监控和督导全省法院的诉讼服务情况。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服务质效评估指标”,辽宁连续五年走在全国前列。

除了宽敞明亮的环境、智能化的便民设施,诉讼服务更需要司法工作者“如我在诉”的责任与情怀。“服务中心的每个窗口都相当于一个‘全科医生’,当事人来到这里,只需要到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全部手续。”立案一庭党支部组织委员、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舒宇已在诉讼服务岗位工作了15年,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根植在诉讼服务大厅的老山参”,服务中心的每个窗口都留下他工作过的身影。一次,一位老人来到诉讼服务中心递交材料,本来心中就有气,加上当天联系不上法官,老人当场大发脾气。正在办理业务的李舒宇马上走过来缓和老人情绪,积极帮助他联系承办法官,按步骤帮助老人把材料递交到法官手里,让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李舒宇说:“很多当事人都带着怨气来,希望得到情感上的抚慰,所以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接待和立案,更多的是指引与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宁法院自助服务一体机”具有多项便民服务功能

有信必复

司法温度“百分百”

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有信必复专题分析平台”前,工作人员陈洋正紧盯着大屏幕,查看上面显示的实时数据。这是立案一庭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另一个系统分析平台,它展示着辽宁全省法院所有的信访办理情况。每个当事人的来信办理到什么程度,是否已回复,在屏幕上一目了然。通过大数据分析,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每一封群众来信的办理进度。

“老百姓反映情况,经常是先写信,写信如果没有起到作用,或者没有得到及时回复,那么就可能改为走访,来到信访服务中心反映情况。”陈洋介绍。按照国家《信访工作条例》相关规定,人民群众通过信访反映问题,一般先由相应职能部门进行解决,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关口是法院,而立案一庭负责辽宁全省法院的涉诉信访工作。

2023年5月,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有信必复”工作机制,当事人的所有来信都要录入电子系统,并按照办理工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信访工作很辛苦,每天要处理很多信件,但依托大数据赋能,现在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信访问题,更有利于把问题尽早解决在源头。”立案一庭党支部宣传委员、法官助理徐淼说,“去年5月至今,全省法院实现了有信必录、有录必全、有信必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信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录入信访信息

诉源治理

多元解纷“聚合力”

“诉源治理”这一概念在非法律专业的人眼中可能有点陌生,但对于立案一庭的工作人员来说,却是每天都要接触的一项重要工作。诉源,就是诉讼的源头,诉源治理,简单讲就是将矛盾纠纷解决在问题产生的源头。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转变司法理念,发挥司法能动履职作用,争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立案之前。”邓继林表示,“这是一个新的理念。过去有些人认为,法官把案件办好就可以了,其他事是其他部门的事。现在这个观点就‘落伍’了。我们要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局,助推社会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必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加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度,立案一庭在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

立案一庭党支部副书记、副庭长韩梅说:“近年来,我们联系社会各类调解组织,发挥多元力量,共同发力开展诉源治理工作。这项任务非常艰巨,只有抓在源头,抓在基层,抓在苗头,抓早抓小,才能抓住解决纠纷的最佳时机,才能更加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立案一庭的工作人员针对类案多发的情况,分析研判社会前端治理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发出司法建议。

近期,信用卡案件、网络贷款案件多发,产生很多矛盾纠纷。法院在办案期间发现,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对这一领域加大监管力度,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能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全省三级法院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在矛盾纠纷产生的源头进行治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2023年,聚焦房地产、金融等不同领域,辽宁全省共计发出综合类司法建议212份。

“请进来,走出去”是立案一庭在诉源治理工作中实行的另一项举措。

“没想到,我和邻居家的纠纷在社区里就得到了调解。”近日,家住沈阳市某小区的王阿姨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利用人民法院信息化在线调解平台,两家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社区、进乡村、进网格,延伸了法院“走出去”的“触角”,在源头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全省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机制受理案件23485件,其中成功调解21630件。

为“请进来”更多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置了市场主体工作专区、代表委员工作专区等独立办公室,邀请社会各界专家、法律界人士等多元解纷主体,定期来法院开展案件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进行精准配对调解,充分发挥社会各类解纷力量的作用,瞄准“未病”,对症“治疗”。

为司法减负,为百姓分忧。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积极努力下,辽宁三级法院汇聚社会各界力量,2023年,诉前调解成功案件达到40多万件,将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推动诉源治理的各项举措在实践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有这样一群人,默默背负行囊,走向千岩万壑,情深而志坚,平凡而闪光。他们是新时代的司法建设者,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开拓、上下求索,在各自岗位上奉献着司法力量。

来源:《党建文汇》

审核丨黄艳辉

责编丨严怡娜

制作丨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