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午后,来上一块脆甜且多汁的西瓜,简直不要太满足,都说美食抚慰人心,作为夏季的水果之王,西瓜亦是有如此功效。

这时要是在空调房里吃,再有wifi与手机,毫不夸张的说,我能待上一万年之久。

正当我吃西瓜时,却想到了一个问题,眼见不少地区都飙升至40度了,那作为我们邻居的印度,是否同样也会拿西瓜来消暑呢?印度的西瓜又与我们的西瓜有什么不同呢?

事实上,人类对于西瓜的培育年头已经不短了,由于其优越的耐候性,走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只要温度保持在25℃,就能开花结果,算是生命力较为顽强的植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寻种瓜溯源

据考古资料显示,最早一批种植西瓜的农户们,是在距今3500年左右的利比亚附近,当时,负责清扫遗址的考古队员们,从沙土中,摘选出来了西瓜籽的成分。

不过后期经过检验判断,发现这一批西瓜籽,并非是瓜瓤中的,而是当时的人们烘干后,将此物当做瓜子来嗑的,在这个时候,人们还未意识到西瓜有多么美味。

而后来到了3000年前,古罗马的帝王发现西瓜内部多汁,既能食用又能解渴,还能作为灾年的预备口粮,于是乎,他便大力推广西瓜种植业,就此西瓜也逐渐被欧洲人们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公元前961年再到1158年,西瓜历经了几百个年头的变迁,终于在1625年的时候,被欧洲各国当做主流水果种植,不过,最初的西瓜可没有现如今的西瓜甜。

首先就是外貌特征上,那时的西瓜未经杂交培育,普遍长得都偏大些,切开内部以后,才发现里面没有红色的果肉,有的仅仅是黄白相间的成分,看上去毫无食欲。

即便如此,这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民们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美食了,要知道当时隔三差五就会有大旱,一连几个季度都没有收成,百姓们的农田上颗粒无收,这时,果肉黄白相间的西瓜就派上了用场,它水分足且果肉厚,可作为粮食来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欧洲各国才开始逐渐普及种植西瓜,到了17世纪的时候,西瓜已经成为了欧洲园林的“必种农作物”,可以说,人人家种都有几个瓜。

一开始,最先将西瓜带到美洲的人,是来自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者,他们将这种鲜嫩多汁的水果,传授给农户,经他们手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尝试种植西瓜,例如巴西、秘鲁等地,这些地方普遍容易干旱,没成想,竟真的将西瓜种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后来,就连大文学家马克吐温都说“西瓜是天赐美食,吃了它,你们就知道天使吃的是什么了”,可见,西瓜在当时欧洲人民们的心中,含金量有多么重。

印度产瓜量

依据上面的数据,我们能看出,一个小小的西瓜,也有着很漫长的演变史,好在经过不断的改良,西瓜无论是从口感,还是从重量上,都有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品种上,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西瓜种类高达1200个,最大的足足有半个成年人那么重,最小的仅有巴掌般大小,没有你想吃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瓜通常仅需要90天就能成熟,假设从春天播种的话,三个月后的夏季刚好能吃到西瓜,再也不用经过漫长的等待了,只要温度适宜,即便是冬天也能吃到可口的西瓜,满足了广大吃货们的胃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大部分的经济,都是靠农业来带动的,在2023年的时候,印度就曾创下过280万吨的产瓜量,一举拿下了全球产瓜量第三名的好成绩。

不过,别看印度的产瓜量很惊人,在他们国内来说,每个人能分到的西瓜数量却少得可怜,一般都是家里有瓜田的人,能吃的多一些,亦或是有钱买得起的富豪。

剩下的老百姓们,要么就是因为与产瓜圣地相距太远,无法吃到最新鲜的西瓜,要么就是因为手头没钱,买不起集市上价格昂贵的西瓜,只得眼睁睁看着别人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今年6月,有关印度市场的售瓜价格表才新鲜出炉,报告显示,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第二大城市马杜赖,正常一个西瓜的价格在130卢比,每公斤的价格在11元人民币,有一说一,这样的价格属实不便宜,我们每公斤才卖几块钱一斤。

其余的城市当中,西瓜的售价基本都在70-80卢比,算是较为正常的价格,其中,加尔各答的西瓜价格仅有25卢比,相当于每公斤2块钱人民币,是真的便宜。

由此可见,印度当地的瓜类售价不是很统一,有的地区贵到离谱,有的地区则便宜到不可思议,除了价格上高低不一,就连在吃上面,印度人民也玩出了新花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拉贾斯坦邦当地,有一道名叫“咖喱西瓜”的名菜,听上去是不是感觉很怪异?

实际上,它可是当地印度人民的一大奢侈美食,先是将西瓜的白色果肉切块,而后再用八角、大料等佐料调味,再浇上咖喱炖煮,做好以后,通常印度人民会将它配上米饭或是配饼吃,就这道菜,都能将隔壁小孩给馋哭了。

相比印度人民,我们国家的吃瓜方式就简单粗暴的多,毕竟我们产量比较惊人,吃的方式上面,也就没那么多讲究,怎么开心怎么来了。

我国的产瓜量

现如今,我国的种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近来年,我国的产瓜量一直维持在就达到了6300万吨左右,占全世界产瓜量的59%之多,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都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大,光是人数就有14亿人,况且,我们可用于种地的耕地面积也大,有了这两大优势在,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种瓜霸主”。

千年以前,我们却是种瓜相对晚的国家了,直到唐朝的时候,西瓜这种东西才从外国引进而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百姓们才有吃瓜、种瓜的意识。

后来到了南宋的时期,民间才开始大力推广种植西瓜,并且根据南北方气候与土质不同的原因,培育出了不同品种的西瓜,可见,对于西瓜的研究,古人先我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着时代的演变,到了明清时期的时候,才开始逐渐实现“种瓜常态化”,这时的西瓜已经有了50多种,从价格昂贵再到较为便宜,都有的选,不用担心太贵买不起。

到了现代社会,我国的产瓜量直线上升,这些年每年的产瓜量都稳定保持在千万吨以上,占据全世界产瓜量的2/3,这些数量加起来,就是其余国家人数的八倍。

这样惊人的数据,一来是赢在了人口基数大,二来,是因为我国有着众多的“种瓜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当属吴明珠院士最为出名,她一生为吃瓜事业奉献出太多,不仅错过了陪伴女儿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还因此造成了丈夫的离世,她感到万分的内疚。

1949年9月,18岁的吴明珠考入西南农学院,她在这里开启了对于种瓜的研究。

毕业之后,她主动请缨来到新疆工作,想在这里,找到一份突破国内种瓜量稀少的难题,为此,她走遍了无数个农田与市场,只为了寻找到最甜最大的那个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找到甜瓜的培育要点,她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都拿来买瓜,没到发工资的时候,她的手里就已经没有钱了,可她却不在乎这些,于她而言,瓜比钱重要的多。

靠着这一股拼劲,吴明珠长时间行走在环境严峻的沙漠当中,这里被当地人叫做“库木塔格”,夏天的时候,这里最高可达40℃,冬天的时候又异常寒冷,走在这里的人,无非是有什么要紧事去办,可吴明珠不同,她却常年的来往于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这里昼夜温差大,很适合拿来种瓜,因此,她在这里扎下根来,并在戈壁滩上,开辟了一处专门种瓜的地方,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她都坚守在这里,为此,她的丈夫也为了支持她的事业,毅然决然选择辞去助教的工作。

1984年,终于有好消息传来,吴明珠在第24组实验当中,培育出了又大又脆又甜的西瓜,这种西瓜成熟的时间很短,不用等待很长时间,又因为它诞生于1984年,所以为这款西瓜取名叫“早佳84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后来大家常吃的麒麟西瓜,也是吴明珠院士的作品,其特点就是籽少果肉多,吃起来汁水充裕,很是解渴,而它,也是人们逢年过节餐桌上必备的精品水果。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吴明珠院士也从一个矫健的中年人,变为了一个有93岁高龄的老人,如今的她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早已不认识自己的儿女,却还是记得种瓜一事,令人为之钦佩不已,正是因为有了她,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吃瓜无忧”。

消息来源:
【1】澎湃新闻 《作物的故事︱西瓜在中国的引种、传播和本土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澎湃新闻 《2024年中国西瓜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新民晚报 《中国人吃掉了世界上70%的西瓜?不够还得进口;上海将建“南汇8424”西瓜记忆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