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珊爸

来源:珊爸超级爱学习(ID:T-reading)

涟水中专女生姜萍勇夺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在她的名字前后清一色的清华、北大、剑桥、普林斯顿等世界一流名校的大学生。这个新闻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遍了。

作为一个主打教育的号主,我对这件事当然也很关心,看了很多评论文章。但是我一直没有动笔写我的观点,因为这太难了。

跟着舆论写点虚情假意的赞扬吧,符合普罗大众的情感,但又忤了我的本意,而且这种言论太多了,不缺我一篇。说点实话吧,太刺耳,不招人喜欢,容易挨骂就算了,还没人看。

拖着拖着,决赛都快要到了,热点也快成凉点了,我决定还是说两句吧,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因为说话太直变成靶子了。大家认同也好反对也罢,都欢迎在留言区里告诉我。

很多人评论这件事时说,姜萍是被中考分流埋没的“数学天才”。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条信息,那就是姜萍同学的中考分数是621分(网传,未经核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分数在她所在的江苏,不是读不了高中,只是没法进入最好的重点高中。而因为种种原因,姜萍最终选择了进入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服装设计。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知名的社会学实验,目的是研究大学到底是培养出人才,还是选拔了人才。

这个问题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是很难定量研究的。因为从普遍情况来说,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比“非大学生”要更优秀(我说的是普遍,平均来说,不要钻牛角尖)。但是,大学本来就是筛选过的相对优秀的人才,那到底是因为大学门槛(不管是国内的高考还是国外申请制等)的存在把优秀人才挑选出来了,还是真的进了大学以后才把人培养成精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社会学教授想出了这样的一个方法:他找到了一批“本来可以读大学的非大学生”。也就是说,有少数人本来已经具备了读大学的条件,例如考上了某个大学,但因为各种非智力、非身体的原因而放弃了,称为A群体。对于另外一些在考大学时同样分数、进了A的学生“差点就读了”的大学的学生,称为B群体。对于A群体和B群体,可以假设他们在考大学阶段“水平”是一样的,后面只是因为有没有进大学深造这件事,决定了双方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对于A和B两群人,大家一定会好奇,他们的人生走势会有什么不同呢?

那个研究里用了40岁时的收入作为人生成就的指标,简单粗暴但不失为一个直观的数据。结论和大部分人的直觉相反,A和B这两个群体到中年的平均收入,竟然是一样的,尽管A群体中很多人最终都没拿到大学学位,而B群体大部分是“高学历人群”。

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对于考大学时水平一样的人来说,后面不管是读还是不读大学,人生的成就平均来看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读大学并不是提高收入、提升成就的原因,相反,只是优秀的人普遍选择了读大学,而大学也只允许成绩优秀的人进入而已。

这个实验是在国外做出来的,我不清楚后来有没有国内的社会学研究人员在中国进行重复。但是我观察到一件事,可以佐证这样一个结论。

我刚工作那会,很多企业领导、政府官员,通常是50后、60后。我观察了一下他们的学历,除了极少数的大学生以外,有不少第一学历都是中专、大专。

我一开始对这样的学历嗤之以鼻,按我这个年代的观念,以为这代表着文化程度不高。后来我才从长辈那里了解到,原来当年中专、大专、本科的吸引力不见得依次递增。由于当年中专读书年限短、毕业包分配,很多学习成绩好但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会选择报读中专,录取分数甚至比一些高中还高。

换句话说,当年的中专生,从考试成绩来看,是和高中接近的一群学生,那后面的社会成就与高中乃至本科生相仿,也就不足为奇了。中专的“专”字并不比本科的“科”字更低等,区别仅取决于吸引了怎样的一群人去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说回涟水中专的姜萍同学。姜同学很优秀,这不假;姜同学的故事振奋人心,证明了身处中专也能靠自己的努力逆袭成为“数学天才少女”,也不假。但如果认为这个故事说明目前的教育体制埋没了很多人才,有的孩子中考发挥不好可能只是还没“开窍”,后面还有很多逆袭翻盘的机会——那这个梦,还是趁早醒了的好。

姜萍的故事恰恰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尽管姜萍身处中专,但她却不是一些人以为的“极度偏科的数学天才”。她遥遥领先于同校其他中专生的中考分数恰好说明了,中考这样的应试制度,是可靠的,能够区分出学霸、学渣和普通人。

结论一,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在中专。学校能提供平台,学历能提供敲门砖,但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是ta自身的素质,而不是各种装点的门面。

结论二,金子不会突然发光,也不会突然哑光。如果一个孩子到了中考的年纪学习仍然一塌糊涂,那就应该放弃ta有一天成为下一个姜萍的幻想,逆袭不是靠枕在铺天盖地的“造神”宣传上做白日梦。

“逆袭”的故事之所以激动人心,正因为“逆不了袭”才是理所当然。中专生姜萍“逆袭”,不是因为遇到了她的王老师,而是因为她本来就不属于那个地方。涟水中专还有那么多学生,全中国中专有更多的学生,给他们一百个王润秋,也不太可能成为下一个姜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