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海影城大厅排队购票的影迷 摄影 郭新洋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从第一、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成为忠粉的,因写此文特地查了一下,然后发现实际上到现在能记得的最早一部来自上影节的佳片是1997年第三届的《非常公寓》,它是1996年刚上映的法国片,其多重视角和奇巧的叙述结构令我这个尚孜孜以求的学院派惊叹折服,但真正彻底开始半职业观影生涯,则应该是从2001年的第五届。

所谓科班出身,在求学时观影便是当上课,只不过多是不流通于市的录像带。待日后当了编导,投身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更体会到光影故事之曼妙复杂。

1999年,因缘际会,与电影的纠葛尤甚——正式工作的第一年,就独立执导了当年度的国庆晚会,主题恰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最受欢迎的电影评选。自己带队北上南下,逐一登门拜访,请来了陈强、王晓棠、陶玉玲等一众国内电影界的老前辈,回到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和影迷们共襄盛会。其间在天津郭振清老先生(第一代双枪李向阳的扮演者)的家里,因亲见伊之生活境况,后诉诸媒体,促成了一桩广告代言,也算是无心作就的帮助。

因工作庞杂人手有限,编导团队找到了一些民间电影团体助力。彼时,我与他们中的很多人年龄相当,结下了真挚及漫长的友情。他们全都不是专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因热爱电影结缘。有趣的是,时隔二十多年,我已然是资深自由斜杠创作人,而他们中的好几位,倒成了职业影评人和电影业的策划与制作人。

在第五届上影节举办之际,我刚巧调入企划部门,于是向领导申请“业务学习”,得以在上班期间赶场子看片。迄今还记得,和媒体同行拿着一沓排片表,勾选出想看的片子,精心算计路线场次,不惜骑着单车嚼着干粮奔波于各大影院,一天四五场是常态,总能碰到相熟的影迷朋友,就彼此投向一个带点狼狈疲态的会心笑。

那年头我们尚在疯批地追逐欧洲片,私底下把《第八日》看作第五届的无冕之王,甚至现在都还能记得结尾的台词:“很久以前,什么都没有,只有地狱。第一天,有了太阳,它很刺眼。第二天,有了水,它会弄湿脚。第三天,有了草坪,你剪它的时候,它会哭。你必须对它好,说好话给它听……”以及影片的开场,在无穷贴近地面的镜头中,风拂草叶中乔治无邪面庞上洒落的光影……那一种萦绕于心的感伤动人颇有刻骨的难忘,在此后每一届的上影节中,总期盼着能够再度重复这样的经验,生活在别处,生活亦在此处……而好在,幸哉,果真未曾辜负过。

在之后的二十年来,即使是旅行计划都尽量避开上影节,几乎成了习惯,把一期一会地看电影当成了“业务学习”:从集中的几家影院到全城奔波,路程比从前更曲折遥远了许多……至于选片虽各有潮流,比之早先亦更多元,天地人间众生自我,都在应势而变化。

江山代有影迷出,不知曾几何时,即使自诩仍是部分圈内人,抢票这个技术活却需时习之。在许多个崭新巨大的影厅中,在乌泱泱的人群中,偶然还会遇见少时的友人,像一二十年前一样,像从未分别过,立即分享影评和交换咨询。眼见着身材体貌都不复从前,只那一颗追电影的心依旧,我们还都是影迷,我们也还是我们。(卜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