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3日讯千年来,大运河之上樯帆如林,万船竞渡。不仅利于漕运,更因其贯通南北,商运繁盛,数十座商业城镇在两岸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大运河及其沿岸水流、人流、物流集聚,商品流通......

诞生了最古早的“流量”。

鼎盛时期,“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

大运河两岸商业关税占全国关税总量的90%,发展成时代的“顶流”。

“流量”汇聚的地方,宝贝少不了。

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运河串起了多少“千年遗珠”呢?

今天,我们从烟波浩渺的微山湖启程,经枣庄、济宁、聊城、泰安、德州等地,沿着运河山东段一路迤逦向北,去寻宝。

运河保安——明代镇水兽趴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山东地势较高,由南向北的船只难以通过,所以山东段运河上设有非常多的船闸,以利行船。镇水兽作为闸上的装饰构件,在古代常随水利设施而建。

藏于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这对明代镇水兽名为“趴蝮”,一雄一雌,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性善好水、喜食水妖,又善调节水量,使河水“少能载船、多不淹禾”,人们依其形貌雕成石像置于桥头或桥身,表达着伏波安澜的美好愿望。

水运贡砖起皇城——临清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用十多年时间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苑,为此在临清设立官窑烧制建筑用砖,临清砖因此又名贡砖。

它“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鼎盛时期,有数百座砖窑分布在长约六七十里的运河沿岸。现在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清砖比比皆是。为此,民间有“没有大运河就没有紫禁城”的说法。

大汶口先民有智慧——红陶兽形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汶河是大运河山东段的重要水源补给,而在汶河沿岸则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之一——“大汶口文化”。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型,它拥有拱鼻,张口、鼓腹,短尾上翘,耳穿小孔,四足立起便于加热,先民的智慧和审美在它身上完美融合。

运河红胶泥有妙用——德州黑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州黑陶选用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通过特殊技艺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叩之如磬”,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彼时的石刻时尚——石刻弥陀造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曾源源不断地把砖石、木料、漕粮等送往北京,也带来了无数能工巧匠、奇珍异宝,更促进了文化交流。这个石刻弥陀造像1979年从茌平县出土,为研究初唐时期山东西部佛教宗派流行趋势、造像雕刻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民以食为天——汉绿釉陶瓷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这挽着袖子切菜的娴熟姿势,是厨师没错了!这个俑在高唐城东固河出土,它表面所施绿釉为低温铅釉,是以铜为主要着色剂,以铅的化合物为助溶剂,在700摄氏度左右的火焰中烧成,从而呈现出翠绿色。悠悠运河水给沿岸带来百年兴盛,融汇了南北风味的美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关于“吃”的“显眼宝”肯定少不了。

闪电新闻记者 王安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