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作为当年的佼佼者,被公派留美深造,最终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岁月流逝,如今这位曾经的“高考状元”萌生落叶归根的念头。

袁钧瑛,1958年出生于上海学术世家的杰出科学家,从小便沐浴在家族浓厚的学术氛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袁钧瑛以出类拔萃的才华,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以应届理科生的身份荣登榜首,成为当年的高考状元,并顺利进入本地享有盛誉的复旦大学深造。

袁钧瑛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首批恢复高考的幸运儿。在复旦的求学岁月里,她对生物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982年,中国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初级阶段,相比之下,美国以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和领先的经济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学习和追赶的典范。

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我国迫切需要一批顶尖人才去美国深造,以便汲取那里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股留学热潮中,袁钧瑛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公派留学名单上的一员,身为女性,她的入选更加凸显优秀和特殊性。

为了确保这些人才能够安心留学,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学费、生活费等所有费用,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不久,袁钧瑛远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享有盛名的神经学家罗伯特·霍维茨教授——这位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霍维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袁钧瑛踏上对细胞死亡机制深入探索的征程,她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袁钧瑛首次发现并定义名为“necroptosis”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这一发现为理解细胞死亡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此外,她还揭示蛋白酶caspase-11在细菌脂多糖LPS刺激下活化caspase-1的关键作用,为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新的解释。

同时,远在家乡的祖国也在密切关注着她的成长与成就,鉴于她卓越的能力,国家希望她能回国,与国内同行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授。

此时,袁钧瑛渴望继续在美国的学术环境中深造,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她坚信,只有留在美国,她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核心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完成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后,袁钧瑛继续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她的学术潜力和成就得到美国科研界的充分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邀请,袁钧瑛却选择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这一选择无疑引发一定的争议和讨论。

一方面,她作为中国的杰出学者,留在美国深造自然为美国的科研事业增添了宝贵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对其科研能力的肯定。

另一方面,她的选择被一些人解读为对中国科研事业的一种“疏离”甚至“背叛”。

袁钧瑛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丈夫俞强,在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选择相同的道路。

在对待祖国的情感上,俞强的态度稍许不同,他时常会为自己的远离故土而心怀愧疚,这种情感最终促使他在2002年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

或许受到丈夫回归祖国的影响,袁钧瑛在目睹21世纪中国的迅猛发展后,开始思考自己的归途,看着镜中自己日益增多的白发,意识到是时候回国了。

2012年,袁钧瑛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袁钧瑛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