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价”策略的整体轰炸下,线上线下不同场域内,京东“创新零售”的步伐不断提速。

三天前(6月29日),京东旗下首家全品类折扣超市——华冠折扣超市(长阳店)落地北京房山。华冠商业以连锁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为主业,早在2021年,京东全资入主华冠,当时正处互联网改造线下实体的大潮中。

如今,互联网巨头大多主业聚焦,此前改造和渗透线下实体商业的步速明显慢了下来。不过,自去年低价战略回归“重掌”电商战局后,京东有意进行“创新零售”的尝试,如今全品类折扣超市业态也是对版图的又一重要补足。

线下已如此,线上更需“重兵把守”。近日(5月29日),京喜品牌又迎一重升级,推出全托管模式,并更名为“京喜自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接近京东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京喜自营已经开始在低线城市放量招商。该业务由先后负责过全渠道等业务的京东资深高管祁婷负责,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

全品类折扣与产业带白牌,超市与工厂,都在京东熟稔的自营模式下,有了一些新的业态和业态间的组合。纵然变奏不断,但低价仍是不变的主旋律。

直营变自营,京喜再“变调”

5月29日,京喜官宣品牌升级,更名为“京喜自营”。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3日,京喜直营公众号曾更名为京喜自营,不过很快就被修改了回来。此前的京喜直营被定位为京东旗下特价购物品牌。

经历短暂的更名期后,相比直营,“自营”的表述无疑更适合京东。

记者了解到,京喜自营更强调平台在商品流通多个环节上的把控作用,即商家负责生产,京喜承担商家的运营、物流、售后等环节。

京喜自营主要覆盖的是产业带白牌商品,主打的是采销严选、工厂直供、1件包邮等,在品类上,则主要聚焦粮油调味、家清纸品、收纳用品等。

电商分析师、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京喜主要以自营的模式发展产业带白牌商品,该模式对商品有很强的“议价权”和“定价权”,低价优势明显。

“但是自营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相较开放平台模式会有一定的限制。”庄帅说。

赶在618前完成品牌升级,目的也是参战618,“蹭”一波大促的热度。数据显示,京喜自营在开门红4小时,累计成交单量超100万,环比前一日实现220%的增长,万单以上爆品数量共14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接近京东人士处了解到,京喜自营业务由先后负责过全渠道等业务的京东资深高管祁婷负责,直接向许冉汇报。目前,其团队已有两百多人规模,整体由采销、营销、品控三部分成员构成,其中采销人数超过三分之二。

时间倒回2020年,京东正式成立京喜事业群,涵盖京喜电商APP、京喜拼拼、京喜便利店、京喜通、京喜达等业务内容,重点还是希望将京东多年的供应链、物流和平台能力,在下沉市场做一份复制,再造一个下沉市场的京东。

但紧接着,社区团购开始“退烧”,加之直播电商让原本的战局和格局都变得更加胶着,对连续亏损的新业务作“断舍离”,聚焦主业上自然是当务之急。

不过,低价战略在2023年卷土重来,无论何种模式,还是五环内外,大家都清楚的是:面对失速,下沉市场再造京东、阿里,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尝试和小幅迈步也都不行了,因为大的周期给出了更加明确也更加短的起量与规模的日期。

“低价”之后,巨头重提“下沉”

曾经线上的低价抓手迎来新的变调,京东在线下实体零售的布局上也有更新。6月底,京东旗下首家全品类折扣超市,面积约3000平方米,在北京房山区开业,覆盖房山区165个社区超50万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东首家全品类折扣超市。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模式上,华冠折扣超市为京东自营,主要依托京东的供应链体系,商品由采销人员深入工厂直采,主打的是“天天低价”。记者从京东了解到,后续其会以房山首店为样板,做更多折扣店的尝试。

其实,京东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线下商业版图,特别是在3C数码、家电家居等强势品类上,京东已经有过比较多的探索。但在超市品类上,京东线下实体业态的探索不激进,偏“稳”。

而全品类折扣超市,更是此前京东线下业态布局中缺失的重要一环。庄帅认为,由于许多商品(食品及日用品等超市品类)需要试吃、试用,线下的展示就变得更加重要。

“另外与电商平台结合做即时零售,线下店既可以拥有店铺展示、销售等实际功能,也可以作为前置仓,成为更灵活的多业态联动的核心板块。”庄帅补充说。

而近段时间,盒马旗下折扣品牌盒马NB已开放加盟,与盒马生鲜奥莱定位不同,盒马NB是“硬折扣店品牌”,货源主要是为NB门店开发的高性价比商品,其中盒马自有品牌“盒马NB”,也是主打天天低价。

在市场的选择上,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盒马NB的门店位置也多以人群密集、相对下沉的市场为选址目标,例如崇明的金鳌山、浙江临安、海宁等城市。与此同时,不只盒马NB,盒马鲜生也从一、二级城市启动下探更多“县级市”。就在6月份,盒马鲜生+盒马mini的门店数量在2024年上半年突破了400家。

低价战略回归后让京东、阿里等巨头开始做新一轮线上线下业态的升级、调整与适配。相较于此前直面拼多多的竞争,做更简单直接的“搭台”和对标,如今两巨头在下沉市场的战略调整期,都有新的思路与实践。

“下沉市场一方面是个大市场,另一方面也是需求最多样化、变化很快的市场。拼多多的快速增长也说明了这一点。”庄帅认为,京东、阿里还是有更多差异化的优势与拼多多去争夺。

比如,京东在自营模式上的把控能力,阿里在多业态间组合协调的灵活性,以及两巨头在线上线下的优势布局和占比,这些在未来都会被充分利用和释放。这无疑也是低价战略回归后,又一次更加理性的下沉市场的全面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