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由中建科工承建的三一全球科创中心项目迎来重大里程碑节点——两组四道巨型悬挑支撑结构与屋顶桁架三向合龙,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完成。项目建成后可容纳3000名研发人员,为研发、办公、生产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一全球科创中心项目位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未来科学城,总建筑面积约11.18万平方米,建筑高度60米,整体采用“巨型支撑桁架与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用钢量约1.3万吨。由四组八道的巨型支撑与楼层梁、转换柱组成悬挑结构,倾斜角度为45°,悬挑长度为82.6米,通过底部和顶部的连接,形成了梯形结构、气势恢宏的架空空间。

“项目钢结构内部造型复杂,具有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构件间断、局部不规则的特点,对巨型斜撑安装、连接的精度要求很高,施工难度极大。央视新台址的钢结构悬臂由中建科工承建,该项目的复杂悬挑结构与之类似。”三一全球科创中心项目总工介绍。为保障项目合龙,项目施工团队参考央视新台址相似结构形式施工经验,充分运用中建科工钢结构施工关键核心技术,有力保障合龙完成。

深化设计

让倾斜建筑探出“空中楼阁”

该项目结构立面呈现为不规则大悬挑,巨型斜撑为“日”字形、“目”字形和箱型截面,最大板厚为80毫米,单个构件重达23.5吨。要将悬挑支撑与腹杆组成桁架,与楼层梁、斜柱紧密连接,并保证焊接严密、刚性达标,必须从深化设计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和提前策划。

项目团队联合设计单位,为复杂钢结构体系制定了详细的深化设计方案,在“小细节”处展现“大文章”。依据塔吊布置和起吊性能,对巨型斜撑进行定制化分段、分节,有效控制构件重量,让起吊升空“更安全”;在钢构件上,合理设置过焊孔、焊接垫板,让高空焊接“更精准”;在钢构件制作中,将箱形梁、斜柱的悬臂段与巨型斜撑整体制作,让现场安装“更高效”。

细微之处皆匠心,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钢构件节点设计正确、定位准确,让项目的施工效率提升了12%,也为结构合龙夯实了基础。

智能制造

在无人工厂生产“构件拼图”

在钢构件生产方面,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中建科工自主建设的钢结构制造基地优势,实现钢构件从前端设计到后端生产的全过程管控。在构件制造过程中,采用了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切割机器人、牛腿焊接机器人、H型焊接机器人、箱型总成机器人等,有效实现了机器代人,使构件加工精度提升5%,制作效率提升12%。对比传统加工制作流程,降低劳动力投入约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团队还运用了先进的物联网运输技术,为钢构件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在现场安装时,安装人员不仅能借助构件编码确定安装位置,还可以通过二维码与项目驾驶舱的精准匹配,实时溯源查询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吊装及验收等过程,实现对构件质量的“追踪定位”。在项目施工现场,已实现了对6500余根钢构件的全过程动态追踪。

智创未来

以关键技术铸造“钢铁身躯”

为应对巨型悬挑钢结构安装的技术难题,项目团队联合内外部专家进行多次分析论证,根据悬挑结构特点及所处位置,采用了三项关键技术,分别是高倾角大悬挑巨型斜撑自平衡无支撑施工技术、复杂悬挑结构施工精度及变形监测技术、80毫米超厚板高强钢焊接技术。

高倾角大悬挑巨型斜撑自平衡无支撑施工技术,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需要搭设大量支撑胎架辅助安装、工程量巨大、工期冗长、施工成本高昂的问题,可节省措施材料约40%。

复杂悬挑结构施工精度及变形监测技术,可有效监测悬挑结构变形位移状况,预调解决了斜撑区域显著前倾和内倾的问题,确保结构稳定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80毫米超厚板高强钢焊接技术,可实现项目现场80毫米超厚板高强钢的稳定焊接,有效消减了残余应力,同时可节省大量焊材和人工。

项目现场,还涉及大量钢构件焊接作业。项目团队引入了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工地mini弧形焊接机器人,通过先进的接触传感技术,精准识别焊缝宽度、深度和角度,智能生成多层多道焊接路径,实现焊接作业高效、精准、一次性优质完成。相较传统的人工焊接,提升效率高达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三一全球科创中心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二次结构工程按计划推进,屋面、精装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正向2025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奋力冲刺。

来源:北京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