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五千年,出现过许多的名人,他们的事迹璀璨夺目,但让人惊诧的是,有些人突然就消失了,好似人间蒸发,他们的行踪至今仍是个谜,只留下无尽的猜测。

先秦之前,由于史料的缺失,这并不足奇,但秦朝以后,史料相对完整,他们的去向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一、徐福

徐福,字君房,出生于战国时的齐国,秦朝著名方士、曾担任过秦始皇的御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但少为人知的是,徐福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求取的。

《史记》记载,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正准备去泰山封禅,齐国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神仙居住,他愿意赴汤蹈火,为始皇求取长生不老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始皇龙颜大悦,于是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令他入海求仙,“请得斋戒,是遣徐福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但是没多久,徐福就把钱挥霍一空。于是,再次面见始皇,说他已经找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更多的“献礼”才能赏下仙丹来。始皇于是又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以及可用三年的粮食、衣物、药品等,乘坐蜃楼入海求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至琅岈,徐福求见,推说出海后碰到了大蛟阻路,以致功败垂成,要求增派射手同去。

始皇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又一次批准了徐福的要求。徐福第三次出海寻药,这一次,不等徐福归来,秦始皇就病死在东巡途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徐福的最终去向,再未见诸于史料。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徐福带着三千童男女自山东沿海东渡,去了东瀛。

有人甚至说日本最开始的神武天皇就是他,而日本确实现在都还保留着有关徐福的遗迹,但真正的史实到底如何恐怕是无人知晓了。

二、王翦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也是历史上“无去”之人之一。

王翦灭楚以后的事迹就不再见诸于史册,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他与儿子王贲急流勇退,隐居不出。但有些野史中说他曾在秦始皇东巡登琅玡台时出现过,当时的王翦已有七十多岁,始皇对他的宠信一如往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非常令人不解的是,秦被项羽所灭时,王氏父子都没有出现,身为秦始皇的忠实拥趸,秦帝国的开国功臣,王翦因为年龄大不能出山力挽狂然也就罢了,王贲却是当打之年,眼见秦朝覆灭,一声不吭就太说不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也有人怀疑,王氏父子因为功高震主,被秦始皇所忌,早已被杀害了。

三、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辅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便功成身退。

为避免被刘邦怀疑,张良一面让儿子张辟强在朝中担任侍中,相当于给了朝廷一个人质;另一面又托辞多病,闭门不出,算是半隐居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张良为了让刘邦放心,始终将自己置身朝廷视线之内,所以,吕后为儿子争太子位时,还能“逼迫”他帮忙请出商山四皓。

吕雉掌权时,张良去了何处,众说纷纭,其中有两个比较著名的说法,一说张良按照黄石公当年的临别赠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飘然远去。

二说,张良炼起道家辟谷之术,不吃粮食。直到吕雉对他襄助太子心存感激,劝他毋自苦,强迫他进食,才得以活命。最后仍食人间烟火,死于高后二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张良这样一个名垂千古的人物,其晚年活动史料不载,甚至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一个千古之谜,实在令人费解,以至于后世给张良身上披上了诸多神秘色彩,难道这就是他所要的效果吗?

四、袁天罡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四川成都人。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言家、风水大师、相士。

他与李淳风合著的《推背图》,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相传它是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令二人所写。当时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天机不可再泄”,李淳风才止住。因此得名《推背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袁天罡还写过《五行相书》、《易镜玄要》、《袁天罡称骨算命法》等。据传在武则天还是襁褓婴儿之时,就看出她有帝王之相。

只是,这么一位神人,贞观十九年后,就没了记载,连墓地都没有找到。其中一说是他早已知道自己阳寿将近,于是辞官归家,跑到了邛崃白鹤山羽化成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这种神人怎会让人轻易目睹自己老死的凄惨一幕,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坐化,还能给世人留下无尽的神往,何乐而不为?

五、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诗无人不知,我们读诵它的年龄,可能正是诗作者写它的年龄。

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七岁时所作,“神童”之誉,名不虚传。

然而这并不是骆宾王的鼎峰之作,他的《讨武氏檄》令武则天在赫然变色之余,更是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嗣圣元年,李勣之孙徐敬业在扬州造反,62岁的骆宾王以垂暮之年拍案而起,投身于反武阵营,被徐敬业任命为艺文令,军中书檄,皆出其手。不久他就写下了这篇名动天下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氏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檄文中历数武氏52大罪,警醒李唐社稷面临生死存亡之秋,号召天下兴义兵讨武,檄文最后写道:“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振聋发聩,成为后世经常引用的警句。

檄文一经发布,人们奔走相告,闻风而动,“旬日间得胜兵十万”,大大增强了义军的声势。

武则天看后,对檄文中的谩骂不置一词,却对骆宾王的文采大加赞赏,这文采实在不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此次讨伐很快平息,徐敬业兵败身亡,骆宾王从此销声匿迹。《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野史中说他当场被杀,还有人说他投水自杀,甚至有说他在灵隐寺出家为僧。

真实情况如何,就不为人所知了。

六、杨玉环

杨玉环,家喻户晓的丰满型美女,“环肥燕瘦”中的环肥,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李隆基的宠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兵锋直指长安。李隆基先以高仙芝、封常清守卫潼关,后二人被宦官边令诚陷害斩于两军阵前,不久接替的哥舒翰又被李隆基强令出关与叛军决战,中伏兵败,潼关失守,李隆基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

途经马嵬驿时,禁军哗变,乱刀砍死杨国忠,还要求处死“祸国”的杨贵妃。

李隆基不得已赐死红颜。最终杨玉环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随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李隆基则继续向南越过秦岭,狼狈不堪的来到蜀地,最后逃至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史之乱平定后,肃宗曾派人去寻找杨玉环的遗体,但未寻得,后来甚至有人在日本发现了她的墓。

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杨玉环并未死于佛堂,而是有人替缢。

据说,禁军哗变的那天,李隆基授意高力士放玉环一条生路,于是高力士找到了一个貌似贵妃的宫女代替,算是安抚住了官兵们的不满情绪。随后高力士安排杨玉环连夜潜逃,后在他人的帮助下,杨玉环辗转渡海来到倭国,并在那里安家落户,得享天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今日本某地还有人宣称是杨玉环的直系后裔。

七、姚平仲

姚平仲,出生于西北军门世家的“姚家将”,祖父辈姚兕、姚麟和“三种”齐名,人称“二姚”,同样是令西夏人胆寒的名将。

别看姚平仲在史书上的名气不如乃祖,但也是自小从军,骁勇善战,年方30有余,已经被称为“小太尉”,在北宋军中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1127年,金兵南下侵宋,李纲临危受命,打退了金人几次猖狂的进攻,使局面稳定下来。后金人见破城无望,宋军勤王之师又逐渐赶来,于是便派使议和,并狮子大开口,要求割让河北、山西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种师道和姚平仲率西北秦凤之师赶来开封勤王。钦宗听说二将赶到,大喜过望,立即招见,并请教军事。种师道说:“金军孤军深入,只要我们坚守城池,待金人粮草耗尽,必退,到时我军可尾袭。

但更年轻的姚平仲则认为:“此计划太过保守。现在士气高昂,气可鼓而不可泄,如由他领军,来一次深夜偷袭,必能将金军首领的首级取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纲的支持下,钦宗同意了姚平仲的建议。于是说干就干,当天晚上,姚平仲就率领5000士卒前去偷营,结果消息走漏,进攻的是一座空营!正当他感到不妙时,突然灯火齐明,金人从四面包抄而来!

姚平仲虽然打仗厉害,但也怕死,于是走为上。这时有忠心的属下提醒,今日袭营失败,明日宋金议和,怕是要拿他当替罪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平仲一听,有理。于是也顾不上什么忠心手下,连东京都没回,直接单枪匹马逃走。

关于姚平仲的去向,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宋史·钦宗本纪》写的是“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李纲的《靖康传信录》则是:“恐以违节制为种师道所诛,即遁去。”

据说后来南宋还下过几次文,要寻找、招揽他,不过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似乎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

南宋末年,陆游在《渭南文集卷二三》中提到,有人在四川峨眉山见过姚平仲,说他胡子紫红色,长好几尺,脸有红光,走路不避崖沟,如奔马,当时的蜀人都说他已经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姚平仲的劫寨事件是当时重大战事之一,对宋朝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而且抗金名臣李纲和宋钦宗在里面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历来史家对此事刻意回避、甚至曲笔,这也导致了姚平仲的下落成谜。

八、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变”后就没有了任何的下落。《明史·恭闵帝本纪》是这样记载的:“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史出帝后尸于火中,月八日壬申葬之。”

既然是“不知所终”,又怎能辨认出被烧焦的尸体是建文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那只是朱棣为了尽快登基而不得不做出的交代而已,建文帝根本未死。

最著名的一种说法是,朱允炆为了逃生,自放大火,然后从密道中逃出,后来隐姓埋名做了和尚,或者逃到了南洋。

朱棣称帝后的一系列行为貌似也证实了这种说法,比如,他曾派亲信拿着御制诏书,在寻访仙人张三丰的名义下,行遍天下州郡乡邑,《国榷》、《明通鉴》、《罪惟录》、以及《建文朝野汇编》、《明史纪事本末》等书,都记载了此事,“滇桂巴蜀黔,处处藏建文”。再比如派郑和28年六下西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文帝下落之谜, 也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悬案。

九、张三丰

张三丰,武当派祖师,太极拳的创始人,史上“来无影去无踪”的三人之一。

也正因为他的神秘,很多人怀疑是否真有“张三丰”其人。

其实答案是肯定的,《明史》中有过记载,说他是辽东懿州人,原名张全一,也叫张君宝,因为平时“不饰边幅”,“寒暑惟一衲一蓑”,又称张邋遢,张三丰是他的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根据《万历野获篇》记载,张三丰最初在福建做狱吏,因为犯了罪,被发配至平越卫(今贵州境内)。途中,张三丰假装落水,被救起后,竟然拿到了发配的回执,押解的官差就拿着回执回去复命了(也许是张三丰买通了官差,又或者是张三丰跑了,官差无法交代所以假造了一份),总之,张三丰去平越卫并不是罪囚的身份。

后来,平越卫的千户张信,听说了张三丰的事迹后(明显是被忽悠了,他哪有什么事迹),对他很是敬重。有一天,张三丰对张信说,我替你父亲选了一个很好的葬地,你带着尸骨进去,看到什么就放进它嘴里,将来一定大富大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张信按照张三丰所说,钻进了一处岩穴,里面有一个大石牛,张信感到害怕,匆忙将父亲的尸骨挂在牛角上就出来了。张三丰叹息道,这样最多只能是封侯了。

十年以后,张信参与靖难之变,因功被封为隆平侯。永乐十二年,张信奉命去武当山祭祀,遇到了张三丰。张三丰请他喝茶,还送给他一枚枣。张信回来以后,就把那枚枣献给了朱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信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曾被朱棣派往武当山修道观,有人分析,朱棣之所以派张信去武当山,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被张信忽悠了,张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朱棣说明,张三丰有多神奇,于是派张信去寻找张三丰,看看有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另一个目的就是顺便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笔记、地方志及碑记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清代还出版过多部《张三丰全集》。这些记载虽不一致,但基本可以确定历史上确有张三丰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张三丰的去向,那就完全是个谜了,有人说他是宋朝人,活了217岁才寿终正寝,有人说他最后在武当山羽化成仙,成为道教的守护神。

十、李自成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攻破北京城灭亡明朝的“闯王”。

顺治二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避战流窜,最后退到了今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天后当大顺军离开九宫山区继续转移时,队伍里就不见了李自成的身影。

关于闯王最终的归宿、死于何处,就有了七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三个史料较为翔实且影响较大的说法,一是出家为僧说,支持这种说法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石门夹山寺曾发现一座古墓,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二是战死说,《通山县志》中记载,“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其中的九伯是指通山县六都源口寨乡勇头目程九伯,也就是说,李自成是被忠于明朝的地主武装势力所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自缢说,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当然这种说法是最不可信的,以李自成果敢刚毅的性格是不太可能自杀的。

但不管怎么说,李自成的最终去向仍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