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给我打电话,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愤怒:

“肺都被儿子气炸了,我说一句他能怼十句,真是拿他没办法,哪里有收购儿子的地方啊?”

起因是朋友儿子马上期末考试了,却还没有一点紧迫感,吃饭时手里扒拉着饭,眼睛一刻都不离开手机。

朋友急得不行,苦口婆心劝说儿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没想到,儿子却对她一顿输出:

“你怎么知道我没把心思用学习上?”

“我放松一下咋了,我玩我的,你吃你的。”

听到朋友略带哭腔的声音,我安慰她不要着急,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随着年龄慢慢增加,每个孩子都会免不了用“顶嘴”,来彰显自己的思考和独特。

对父母来说,如果意识不到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没有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就会感觉心力交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挨骂就闭嘴的孩子,

都是被权威绞杀的孩子

曾经看过一项调查,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厌烦孩子什么行为?

超过95%的父母都选择“顶嘴”。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应该听自己的建议,服从自己的安排,如果自己说什么都要被孩子怼回来,那是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自己当然不能轻易对孩子妥协。

我想起我曾经的一名初二学生。

有一次,孩子作业没完成,正巧碰到孩子爸爸来接他,我就顺便反映了这个情况。

他爸爸怒气冲冲问孩子为啥不做作业,孩子刚开口:“我又不是故意……”就被爸爸扇了一巴掌。

“不做作业,还敢顶嘴!我看你就是欠收拾!”

看着孩子脸上的手印,我特别不是滋味。

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生活在一个父母说一、孩子不能说二的“权威型”家庭。

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在学校里,总是唯唯诺诺,和同学交流都不敢正眼看人,回答老师问题也总是低着头。

我从他身上看到一个“怕”字: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同学,怕老师……而这一切都是“怕”父母的投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李玫瑾教授说过:

“心理学上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

许多孩子因为害怕父母,而习惯性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压抑自己的感受,往往会变得自卑胆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小时候“怕”父母,长大会“怕”世界,因为他们身后无人,心中无爱。

面对广袤无边的世界,他们不是充满能量去闯荡,而是蜷缩在一隅,惴惴不安,实在令人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敢于顶嘴的孩子,

都是被尊重过的孩子

教育专家海蓝博士说:

“孩子和父母顶嘴,一方面说明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说明父母比较开明。”

同时,德国儿童心理专家的研究也表明:

“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自信,有创造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仔细想想,很有道理,有勇气有想法的孩子才敢顶嘴,遇到事情才不会胆怯。

刘轩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作家刘墉,然而,他却从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听话的孩子。

每次放假,刘墉把儿子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写作业、清扫树叶、处理排洪沟垃圾、擦拭假花的叶片……

可刘轩就是不按刘墉的要求去做,刘墉说左,他偏右,还据理力争。

刘轩说:“我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你要尊重我。”

难得的是,刘墉选择了尊重儿子的想法,即使刘轩犯错,他也会给儿子解释的机会。

后来,“叛逆小子”一路开挂。

他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学家,作家,在《我是演说家》获得总冠军,还活跃于多个不同领域,彰显各种才华。

允许孩子顶嘴,给孩子发言权,也是在培养孩子的主观意识,让孩子可以活出更多可能性。

那些在家里经常和父母争辩的孩子,在面对外界的各种不同看法和压力时,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弗吉尼亚大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了解150个13岁的孩子和爸妈的相处方式,等他们长大后,再对比他们与同事的相处方式。

结果发现,那些在家中经常敢于反驳父母的孩子,在面对同事之间的分歧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地应对外部压力。

顶嘴不是冒犯,不是挑战权威。

允许孩子顶嘴,是支持孩子的话语权,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长大才会更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对孩子顶嘴的态度,

暗示着不同的人生

当然,接受孩子顶嘴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持放任态度。

要知道,“顶嘴”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找到内在的原因,对症下药,才会让孩子的成长发展得更好。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孩子有3个顶嘴高峰期:

2~5岁,孩子处在自我意识萌芽期,经常把“不”字挂在嘴边。

7~9岁,孩子从幼儿期过渡到少年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12~15岁青春期,孩子进入青春期,自主意识达到一定的峰值,在行为和言语上都开始反抗,他们不再屈服于父母的权威。

不妨试试以下三个方法,帮助孩子向阳生长。

1.了解孩子顶嘴的意图

在热播剧《加油!妈妈》中有这样一幕:

小夫妈妈让小夫去弟弟幼儿园做分享。

小夫不配合,妈妈几经劝说,说她已经答应幼儿园了。

可小夫不但没同意,还生气走了,小夫妈妈就指责小夫不懂事。

可她不知道,小夫不配合,是因为他觉得妈妈老拿他炫耀,爱的是优秀的自己,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类似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其实很常见——

当父母用生硬的语气来表达,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会用更加强硬的语气去对抗。

当父母总是忙忙碌碌,对自己不闻不问,孩子会故意用挑衅的语气,去吸引父母关注。

当父母说一套做一套,孩子心里不服气,就会理直气壮地反驳父母,希望父母就此反思自己。

其实,孩子所有的叛逆行为,都是因为内心需求未被满足,如果我们多问孩子一句“为什么”孩子或许就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许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2.跳出和孩子争吵的漩涡

看到一位网友说:

“争吵中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如同在一条线上互顶的两只愤怒的公牛。”

孩子看不到父母的好,父母看不到孩子的需求。

如果父母能先放下自己,从情绪中抽身出来,以第三者的身份去看待,也许就有机会冷静思考:

“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这样做?”

“强迫孩子这样做,是在满足孩子需要,还是我的需求?”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不用句句都要听父母的,事事都要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想明白这些问题,也许我们对孩子的顶嘴和反抗都会释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3.提醒孩子注意说话方式

有这样一个说法。

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狗尾巴,可怜的小狗只有三种选择:冲你叫、咬你或是逃跑。

同样,当孩子想不出一种更为清楚明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时,只能冲父母喊叫。

换句话说,经常顶嘴的孩子,本质上是缺乏好好表达自己想法的语言能力。

倘若父母换种说法去提醒孩子,结果就会不一样。

比如: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这种语气说话,妈妈觉得很难受。”

“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才是孩子“顶嘴”时,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正如樊登所说:

“爱和温暖,才是感化孩子逆反问题的最好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到最后

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说:

“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航者,父母对待孩子顶嘴的方式,藏着孩子与未来交手的样子。

允许孩子“顶嘴”,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后,他们面对人生的挑战,态度会更加坚定,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稳更远。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的滋养下,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翱翔在人生的广阔天地。

作者:凌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