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癌症的患者,你们不治,我来治!”

1974年,一位湖南的老中医放此“狂言”,公开叫板着各大西医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人一旦患上癌症,那就离死不远了,而这老中医此话一出,不仅惹得西医咬牙切齿,更是引起了同行的一片冷嘲热讽。

他是谁?为何能说出如此自大之话?如今40年过去了,他怎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医神”潘敏求·——»

潘敏求,这个名字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或许还比较陌生,但在中医界,他却是一位响当当的大名人。

2022年,潘敏求光荣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这是国家对他毕生医术和医德的最高认可和褒奖。

要知道,"国医大师"评选的标准极其严苛,获此殊荣的中医泰斗屈指可数。他们不仅医术精湛、德高望重,而且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不断地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敏求的医学之路,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这与他的家学渊源密不可分。1941年,潘敏求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名门望族,祖上三代都是医者。他的祖父潘鸿翥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中医,尤其擅长伤科和儿科。

据当地的老人讲,潘鸿翥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许多穷苦百姓家生了病来求医,他都是倾囊相助,从不计较报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敏求的父亲潘正清,同样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中医。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还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医术更上一层楼。

潘敏求自幼耳濡目染,在家族的熏陶下,他很小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时光里,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中医。

仁心仁术的家风,"悬壶济世、以德行医"的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潘敏求,培养了他救死扶伤的济世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敏求最早接触的中医著作是《汤头歌》。这是一部由宋代医家总结前人经验编撰而成的中药歌诀。

它以诗歌的形式,记述了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便于初学者记忆和掌握。潘敏求常常随口哼唱《汤头歌》里的药物歌诀,久而久之,这些歌诀便牢牢地镌刻在他的脑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潘敏求开始研读《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它记载了1800余种药物的来源、形态、采集、炮制、性味、主治等内容,是一部内容详实、系统全面的药物巨著。潘敏求如饥似渴地阅读这部巨著,领悟其中的药理精髓。

«——·开启“求医”之路·——»

1963年,怀揣着济世救人的理想,潘敏考入湖南中医学院。在这个中医药人才辈出的摇篮里,潘敏求如鱼得水,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钻研中医药知识,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校期间,潘敏求常常废寝忘食地埋首于浩瀚的古医书之中。《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都被他反复研读,几乎倒背如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敏求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重视将所学付诸临床实践。他虚心向老师求教,跟随名老中医出诊,学习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诊疗技巧。

在实践中,他严谨求实,一丝不苟。遇到疑难杂症,他会认真分析,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探讨病因病机,研究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8年,大学毕业的潘敏求被分配到湖南省芷江县人民医院工作。芷江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县,医疗条件十分简陋。

面对身体孱弱的病患和匮乏的医疗资源,潘敏求没有退缩,而是凭借一腔热忱和深厚的中医功底,尽心尽力地为患者诊治,很快在当地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潘敏求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被调任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开始了与癌症斗争的漫长征程。在这个肿瘤患者云集的医院里,潘敏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癌症这个可怕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潘敏求都会看到无数癌症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呻吟、哀嚎。他们中有的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有的痛不欲生,辗转反侧。

更令潘敏求心痛的是,许多患者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一点点流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场景深深触动了潘敏求的内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条治疗肿瘤的新路,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癌症无疑是医学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当时的西医对癌症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也相当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凶险的肿瘤,西医常常是束手无策,很多患者被医院拒之门外,只能听天由命。即便是进行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也难以保证,痛苦指数居高不下。

«——·医者仁心·——»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他意识到,在肿瘤的防治上,中医大有可为。

于是,潘敏求下定决心,要探索出一条中医治疗肿瘤的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广泛查阅古今中医药文献,考证古代医家治疗肿瘤的经验;同时,他还虚心向名老中医请教,学习他们在肿瘤诊疗上的独到见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潘敏求逐渐找到了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注意到,许多肿瘤患者都伴有"正虚毒盛"的问题,即正气亏虚,而毒邪炽盛。这一发现,潘敏求提出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中医抗癌思路。

他认为,治疗肿瘤,既要增强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又要清除毒邪,控制肿瘤的发展。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才是中医治癌的根本大法。

潘敏求的这一思路,在当时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它打破了西医"见癌就切"的单一模式,为中医介入癌症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索中医抗癌新路的过程,是艰辛而曲折的。潘敏求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废寝忘食地钻研。为了探索古方药的抗癌机理,他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进行药理实验;为了总结中医治疗肿瘤的规律,他日复一日地分析大量的临床病例。

付出终有回报,经过数年努力,潘敏求终于研制出了一批治疗肿瘤的有效中药方剂,建立了一整套中医治癌的诊疗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敏求的中医肿瘤治疗方法一经推出,便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许多被西医宣判"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在服用了他的药方后,肿瘤竟奇迹般地缩小了,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一时间,慕名而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甚至连国外的患者也不远万里求医来到他的门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救助更多的肿瘤患者,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忘我地投入到与癌症的斗争中。

在潘敏求的诊室里,每天都会挤满前来求医的癌症患者。从清晨到深夜,潘敏求始终在紧张地工作。他仔细地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史,系统地检查他们的症状体征,认真地分析他们的舌象脉象。

在繁忙的门诊之余,他还要抽出时间去病房查房,了解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多时候,潘敏求甚至顾不上吃饭,只能匆匆吃几口便当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百忙之中,潘敏求还坚持学习和研究。每天深夜,当其他医生都已经下班回家时,潘敏求仍在办公室里伏案工作。他通宵达旦地钻研古今医书,分析大量的临床病例,探索中医药抗癌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而久之,潘敏求的眼睛度数越来越深,双鬓也渐渐染上了白霜。但他却从未叫苦叫累,因为他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在与癌症的斗争中掌握更多的武器。

«——·大爱无疆·——»

潘敏求擅长治疗肝癌。他注意到,肝癌患者普遍存在"湿、毒、瘀、虚"等病理因素。1994年,潘敏求将多年临床经验与药理研究相结合,历经千锤百炼,研制出了"肝复乐"这一治疗肝癌的中成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肝复乐"由茵陈蒿、鳖甲、白术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化湿、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肝复乐"对肝癌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它不仅能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与西药化疗相比,"肝复乐"毒副作用小,患者的耐受性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肝复乐”的问世,在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它是我国首个抗肝癌的中药制剂,填补了国内肝癌药物治疗的空白。它的成功研制,展示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独特优势,为中医肿瘤学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2000年,"肝复乐"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向全国推广的十大科研成果之一,潘敏求也因此被誉为"中医抗癌的领军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肝复乐"的研制成功,是潘敏求医学成就的缩影。几十年如一日,他埋头苦干,淡泊名利,始终坚守"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初心。

他常说:"能用中医的特色优势,为更多的癌症患者解除病痛,是我毕生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他的医者仁心,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年过八旬的潘敏求依然活跃在中医肿瘤治疗的第一线。他常说:"能为患者减轻哪怕一点痛苦,我就感到无比欣慰。"这既是他的格言,也是他毕生的追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境界,为中医肿瘤治疗事业树立了一座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潘敏求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工作者投身到抗癌事业中来。他们继承发扬潘敏求的衣钵,以"上以治病,下以救人"为己任,在中医抗癌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潘敏求开创的中医肿瘤治疗事业必将后继有人,他点燃的这盏灯必将照亮更多癌症患者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向这位不平凡的医者致敬!他是无数患者的救星,是中医界的骄傲,更是民族医学的脊梁。他的医德、医术和医愿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中医肿瘤治疗的道路上开拓进取,攀登新的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