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歼-20战机的总设计师,最近如何评价美国B-21与中国轰-20的性能对比?他的这一表态揭示了哪些技术细节,使得轰-20在对比中占据优势?

最近,航空工业领域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视频的主角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在这段演讲中,杨伟院士谈及了中美两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进展,并对美国B-21“突袭者”和中国轰-20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虽然视频中没有明确提及演讲的时间,但从内容判断,应该是在近期发生的。

杨伟院士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在歼-20战斗机的设计研发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未来航空科技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而视频中提到的B-21“突袭者”轰炸机,则是美国空军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战略武器平台。该项目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研发,旨在取代老旧的B-52、B-1B等战略轰炸机,成为未来几十年美国空军战略威慑的中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21采用了最新的隐身技术、信息化作战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其设计目标是能够穿透世界上任何防空系统,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自2015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B-21的研发工作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外界对其性能参数知之甚少。

直到2022年12月,B-21才在美国加州帕姆代尔的空军基地首次公开亮相。尽管美国空军尚未公布B-21的具体服役时间,但外界普遍预计其将在2026年至2028年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为了加速B-21的研发进程,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大量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超级计算机中创建飞机的虚拟模型,并模拟其在各种条件下的飞行性能。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工程师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对飞机的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测试和优化,从而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然而,数字孪生技术也并非万能的。现实世界中的飞行环境极其复杂,数字模型无法完全模拟真实情况。因此,如何保证模拟数据与现实数据的一致性,成为了B-21研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此外,技术验证和基础工程数据也是确保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验证和基础数据支撑,数字孪生技术就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B-21的首飞时间已经比原计划推迟了三年。这其中固然有技术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数字孪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将数字孪生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是包括诺斯罗普·格鲁曼在内的众多航空制造巨头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美国空军现役的战略轰炸机主要包括B-1B“枪骑兵”、B-2“幽灵”和B-52“同温层堡垒”三种型号。这三种轰炸机虽然在各自的时代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武器平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已经难以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

B-1B轰炸机以其超音速突防能力著称,但其隐身性能较差,在面对现代防空系统时生存能力堪忧。B-2轰炸机拥有优异的隐身性能,但其造价高昂,维护保养成本高企,且载弹量相对有限。B-52轰炸机虽然经过多次改进升级,但其机体老旧,妥善率低下,已经不堪重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空军提出了B-21轰炸机的研发计划。与之前的战略轰炸机相比,B-21的设计目标更加强调适应未来战争的特点,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需求。

B-21将具备更强的隐身性能和远程打击能力,能够突破中国等国的防空体系,对关键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B-21将采用多功能设计,除了传统的轰炸任务外,还能够执行侦察、电子战、空对空打击等多种作战任务,成为一个真正的“空中多面手”。

B-21的设计也将更加注重成本和可靠性,以确保其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战略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谈到中国轰-20战略轰炸机时,杨伟院士流露出了强烈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也源于对轰-20设计初衷和性能的充分信心。尽管目前外界对轰-20的具体性能参数知之甚少,但从杨伟院士的表态中可以推断,轰-20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世界一流的标准,力求在性能上全面超越B-21。

除了隐身性能、航程和载弹量等基本指标外,轰-20在可靠性和作战效能方面也力争上游。中国拥有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和丰富的经验,这为轰-20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同时,中国还非常注重武器装备的实战化训练,这将使轰-20在服役后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

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外界普遍猜测,轰-20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携带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空间。相比之下,B-21受限于其弹仓尺寸,可能难以搭载大型高超音速武器。如果这一猜测属实,那么轰-20将在未来战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