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继春秋战国后,三国时期又涌现出了不少英雄,其中有一批是以谋略而出名的。

比如大家熟知的诸葛亮、庞统等等,他们羽扇纶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有一位人物,堪称三国时一等一的奇才、怪才,并且,他还是黑化人物的代表。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是唯一一个以77岁高龄善终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毒士”的谋略家贾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明哲保身的呢?

一、“毒士”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凉州区)人,他是曹操集团的重要谋士,时人称他“有良、平之奇”。

初出茅庐的贾诩就是一个十分机灵之人,最开始他举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郎官,后因病辞官,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叛乱的氐人。

氐人抓住贾诩之后,准备将其活埋,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贾诩急中生智自称:“我是段颍的外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颍是武威人氏,曾任东汉太尉等重要职务,多年来镇守边疆,是氐人都闻之色变的狠角色。氐人一听贾诩说出段颍威名,不但不敢加害于他,反而还派人护送出境。

其实贾诩并不是段颍的外孙,只不过是急中生智,以求自保罢了。

二、投身董卓

不久之后,黄巾起义狂潮席卷全国,天下陷入一片混战之中,贾诩投身于董卓麾下,甘愿担任默默无闻的帐前小吏。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凉州名士阎忠曾断言:“贾诩的才智,堪比张良、陈平。”而他生性恬淡,不愿炫耀,且缺乏勃勃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董卓军中度过的数年间,贾诩未曾献出一条妙策,毫无作为。

尽管贾诩的前途看似一片阴霾,但他从未为此忧虑过。

自从以孝廉身份步入仕途以来,贾诩始终秉持着“不折腾”的信条。

而世事难料,董卓进京废黜皇帝,自封相国,为了确保后方安宁,他将贾诩派往女婿牛辅帐下。

贾诩的命运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太尉掾升至讨虏校尉,掌握重兵,一度风光无限。

在王允与吕布联手除掉了董卓之后,他已着手开始清算反贼的余孽们,此刻还未形成有效管控的董卓残部,成为了一股群龙无首的势力。

其中,包括李傕、郭汜在内的诸多将领,他们纷纷决定逃往凉州避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这个趋势持续发展,虽然关东地区的动荡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但是至少可以确保关中地区能够恢复平静。

三、反攻长安

就在此时,贾诩挺身而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听说长安城中的人们正在计划对凉州人士进行大规模的屠戮,而诸位却选择独自逃离,这样一来,恐怕仅凭一名小小的亭长便足以将各位捉拿归案。

因此,倒不如率领军队向西进发,沿途招募士兵,然后再挥师攻打长安,以此为董卓复仇。

若幸运地取得胜利,便可遵从朝廷的指令,征服整个天下;若是不幸失败,再选择逃亡也为时不晚。”听到这番言论后,李傕、郭汜等人犹如看到了救命的稻草,他们认为与其坐以待毙,等待死亡的降临,倒不如孤注一掷,放手一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们迅速召集旧部,发起猛烈攻击,最终占领了长安。

而贾诩终究未能预料到李傕、郭汜等人穷凶极恶的行为。

在公元192年,李傕、郭汜集结了上万军队,攻陷了首都长安,这一事件导致关中地区陷入了人间地狱般的境地,汉朝官员的尸体随处可见,西凉军队所到之处,无一幸免。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在朝廷之外,竟然频繁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绝人寰景象。

而作为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贾诩却在此刻选择了四处游走。

当时,李傕、郭汜为了表彰战功,打算任命贾诩担任尚书左仆射,但他坚决拒绝接受,巧妙地避免了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献帝刘协被西凉军队掌控,大汉官员的生活陷入困境,贾诩总是适时地出现在他们身旁,从而赢得了“心系汉室”的赞誉。

当李傕、郭汜、樊稠之间爆发冲突时,贾诩则隐藏在幕后,迅速逃离了是非之地,逃往华阴避难。

贾诩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原本是一个触犯天时、激起民愤的过街老鼠,在离开长安之后,贾诩的声望却在各路诸侯中广为传播,他淡泊名利、足智多谋的形象深入人心。

四、投靠张绣

因此,位于曹操、袁术、刘表等势力之间的张绣,竭尽全力邀请贾诩前往宛城,以求获得他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西凉军中的杰出智者,贾诩加入张绣阵营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其“转手”给曹操。

与其他将领有所不同的是,曹操的个人癖好显得尤为不堪。

先是张绣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占”了他的婶婶邹氏,还准备杀掉张绣,张绣降而复叛偷袭宛城,结果曹操战败,手下猛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

就连曹操本人也只能仓促逃离,狼狈不堪,如此看来,擅长灵活应变的贾诩,在某些时刻展现出了难得的忠诚精神。

五、劝张归曹

公元199年,袁绍加紧整军事宜,准备大举进犯官渡,而于此同时,对于选择如何正确的“战队”,张绣深感犹豫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袁绍势力强大且兵马众多,张绣原计划投入其麾下,贾诩给出了反对意见,旗帜鲜明地道出:袁绍心胸狭窄,难以容人,尤其是异姓之人。

贾诩建议张绣投奔曹操,但张绣仍有诸多疑虑——曾有过一次降敌经历,信誉受损;此外,曹操与他之间还存在“杀子之仇”及“夺妻之恨”。

对此,贾诩劝解道:尽管曹操过去行为不当,但如今他广纳贤才,重视人才,如郭嘉、荀彧等人皆为当世英杰。

再者,曹操兵力虽不及袁绍,但士兵精良,且善用兵法,智囊团庞大,实力并不逊色于袁绍。

经过权衡利弊,张绣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决定投效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诩随后献策:先派遣使者前往曹操处打探虚实,观察其对张绣投降的态度。

张绣遣使至曹操处,闻知来意,曹操欣喜若狂,亲率众将出城迎接。面对曹操,张绣双膝跪地,声泪俱下,表达衷心归附之情。

曹操深受感动,拉住张绣双手,赞誉道:早已闻听先生乃英雄豪杰,今日得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领回许都后,曹操赐予张绣扬武将军头衔,命其与长子曹丕同窗共学。

张绣感恩戴德,从此对曹操誓死忠诚,曹操对于贾诩的贡献亦铭记于心,授予他执金吾职位,负责京城安全保卫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诩深知,新任主公曹操并非像李傕那般残忍暴虐,但他猜疑心重,情绪波动较大,对于野心勃勃的谋士,颇为厌恶。

因此,贾诩行事谨小慎微,避免与权贵交往,不攀附士族,提前成为了许昌城中的“徐庶”。

六、谨严甚微

从那时起,贾诩便成为了曹操麾下最具声名的“沉默者”。

在官渡前线,曹操向贾诩寻求建议,但他却避重就轻,仅用一句“您可以战胜袁绍”,便草草地结束了话题。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孙权势力逐渐壮大,贾诩只说了一句“不宜南征”,成功地避开了曹操兵败后的狂躁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渭南大战期间,经过曹操多次追问,贾诩才勉为其难地透露了离间计。

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和数十次小型战斗,这充分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权力斗争。

这种情况与孙权与陆逊晚年的争斗颇为相似,最终以其中一方取得压倒性胜利告终,贾诩却始终保持低调,主动隐藏自己的锋芒,将所有的功劳都让给了曹操。

正当贾诩与曹操在攻守之间进行角力之时,许昌城内也发生了汉末以来前所未有的剧变。

才华横溢的曹植通过一篇《登台赋》,公开表达了对太子之位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兄长曹丕则迫切需要一位手段毒辣的谋士,以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同时借助谋士的智慧,跻身继承人的候选名单。

面对这样的局势,曾经在关中地区制造混乱、设计杀害曹昂的贾诩,感到如坐针毡。

在他看来,曹操对自己的戒备之心尚未消除,一旦过于冒进,必将遭到曹操的强烈反击,后果难以预料。

七、暗助曹丕

曹丕却洞察了贾诩的内心想法,他不顾身份尊卑,亲自拜访贾诩,强行要求贾诩做出选择。

在曹操的众多子女之中,曹丕个性乖僻,行事刻薄,且常怀恶念,无法宽恕他人的过失,根据历史记录,贾诩的曾任主人张绣最终正是因为承受不住曹丕的恶意言语而选择了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贾诩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极力劝说曹丕遵守道德规范,尊重孝道,避免做出任何不当行为。

正如贾诩所预见到的那样,他刚刚为曹丕提供了争夺王位的策略和建议之后,曹操的召唤便如期而至。

面对曹操的质询,贾诩虽然内心并不愿意,但还是详细地阐述了袁绍、刘表废长立幼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

八、中立之道

公元220 年,在贾诩、崔琰等大臣的大力支持下,曹丕成功篡汉自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汉武帝时期,车千秋由于坚决主张太子刘据是清白无辜的而获得升迁,成为了宰相,三百多年以后,贾诩也依靠他对“夺嫡之战”的敏锐洞察力,赢得了太尉的崇高职位。

而当贾诩成为三公的消息传到东吴时,却受到了孙权的嘲讽。

孙权认为,贾诩不过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只知道保护自己的利益,尸位素餐,尽管拥有无数才华,但都用在了投机取巧上,根本没有资格担任太尉这样的重要职务。

公元223年之际,当时已有77高龄的贾诩安然离世,在临终之前,他反复叮嘱自己的两个儿子贾穆和贾玑,要恪守中立之道,不可轻易偏向任何一方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仅仅过去了短短26个春秋,曹氏家族便遭遇了翻天覆地的剧变,而唯有贾家这两位兄弟得以幸免于难,贾氏家族亦因此而日益尊崇显赫起来。

结语

纵览贾诩一生,曾先后追随多位主公,无论身处何地皆屡献良谋妙计,堪称"职业楷模",唯独于建言攻陷长安过程中,杀人过多。

而贾诩此举亦属为了自保,在战火不断的年代,一介文弱书生又岂能迅速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