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近视人数在不断攀升,尤其以学龄前儿童和6至14岁中小学生患者居多。据统计,近视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患病率已经达到惊人的水平,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因此,在矫正视力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走入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差,就认为是近视。然而,视力偏低也分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视力偏低指的是孩子的眼睛发育相对缓慢,但并不严重。而病理性的视力偏低则可能是眼睛出现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不是简单配戴眼镜就能解决的。此外,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差95%都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和散光造成的。因此,家长们要避免将所有视力问题都归因于近视,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二:孩子年龄小不戴眼镜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适合戴眼镜,认为“一旦戴眼镜就摘不下来”。实际上,如果孩子确实患有近视,不戴眼镜会导致看远处物体时眯眼,眼睛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从而使近视加重。科学合理地佩戴眼镜不仅不会加重近视,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正常视觉发育。

误区三:真假近视不分

假近视大多是眼睛疲劳过度引起的,可能是近期用眼过多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假性近视经过适当休息和眼保健操等调理措施可以恢复正常视力。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假性近视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因此,家长在孩子视力出现问题时,不应急于配眼镜,而是应该带孩子到专业眼科机构进行详细检查,区分真假近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四:眼镜度数越换越高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是因为换眼镜导致的。实际上,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加深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用眼过度和不科学的用眼习惯所致。在科学合理的矫正基础上,近视度数是否加深与是否更换眼镜无关。关键在于为孩子配镜时,确保度数准确且适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五:近视度数不用太准确

配镜一定要精准,不能“过矫”也不能“留余地”。配高了度数属于“过矫”,可能导致孩子戴眼镜后头晕;配低了度数“留余地”,可能诱发近视进一步加深。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配镜时,要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确保度数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六:近视要坐教室前排

很多家长认为近视的孩子应该坐在教室前排,以便看清楚黑板上的字。实际上,近视的孩子不宜长期坐在前排,因为近距离看黑板容易加重眼睛负担,导致近视加深。合理的座位安排应该是在距离黑板5米到6米的位置,既能看清楚黑板,又不至于过度用眼。

误区七:为不戴眼镜迷信各种偏方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戴眼镜,盲目相信各种偏方,如针灸、按摩以及使用各种治疗仪器等。这些方法只能起到缓解眼疲劳的作用,不能根治近视,甚至使用不当还会对孩子视力造成危害。科学的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迷信偏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八:戴眼镜后不复查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配了眼镜后,就不再带孩子去医院复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复查能够了解孩子的近视是否有继续发展,并确保目前佩戴的眼镜是否适合孩子。建议家长每年至少带孩子去医院复查一次,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视力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专业建议与预防措施

正确的用眼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预防近视的重要措施之一。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在写作业或阅读时,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书本保持适当的距离(30-40厘米)。此外,避免在光线不足或过强的环境下用眼,定时休息,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看远处20英尺的地方。

适当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近视。户外活动可以让眼睛得到放松,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打球等。

合理的饮食:合理的饮食也是预防近视的重要环节。家长应注意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锌等有益于眼睛健康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鱼类等。

定期眼科检查:除了配镜后的复查,家长还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视的防控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家长们能够认识到近视防控的正确方法,避免走入误区,从而有效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光明未来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