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万彬(左一)和村民在稻田里挖塘养鱼。 供图

6月的拉祜山乡满眼碧绿,绿油油的稻田与一间间农舍相映成趣。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小坝村,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二级主任科员李万彬正和村民在稻田里拔秧苗、挖沟凼,向村民讲解稻田养鱼管理技术。

被村民们亲切称为“老渔翁”的李万彬,工作36年来潜心渔业科技攻关,有效解决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使澜沧渔业产值从30多年前的63万元增加到如今的5.616亿元,带着山沟沟里的村民走上稻田养鱼致富路,用实干担当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潜心科技攻关

1988年,李万彬从云南省农业学校淡水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澜沧县鱼种场工作。当时的鱼种场基础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产出鱼苗少、存活率低,渔业发展停滞不前。“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鱼是一种奢侈品,吃鱼不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李万彬说,“让拉祜族群众天天有鱼吃”成为他的头等目标。

渔业生产第一线是最好的学习场地。李万彬在鱼塘边搭起窝棚,将生活和工作都搬进鱼塘。他潜心渔产研究,并将所学与实际结合,对老旧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改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种鱼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李万彬培育出18.9公斤的优质本土种鱼,鱼苗人工繁殖出苗率由46.4%提高到78.4%、鱼苗成活率由10%提高到80%。1992年,鱼种场的产值从1987年的6.6万元提升到19万元。

199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全县唯一的池塘精养高产新技术示范基地受到致命打击,基地罗非鱼等热带鱼种全部死亡。“当时澜沧县城周边的山积满厚厚的霜,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光化霜就用了两天时间。”谈起当年的灾情,李万彬感慨万千。

面对已经造成的损失和未知的风险,李万彬依然坚守初心,用3年的时间重建基地。通过外引内培,他先后从广东、海南等地引进淡水白鲳、中华鲟等20余个优良品种,并结合当地实际成功繁育了澜沧江土著鱼类叉尾鲶、丝尾鳠等多个品种,用符合拉祜山乡的池塘精养高产模式获得亩均产量1.5吨的收益,实现渔业提质增效。

如今,基地精养高产的养殖模式已经推广到渔民家中,李万彬把这些成功经验编撰成册,免费发放《池塘精养高产技术》《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手册》等实用资料5万余册,编制水产养殖地方规范8项,实现对本土渔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保护。

探索稻田养鱼

澜沧县98%以上是山区、半山区,大规模开挖鱼塘条件有限。为了让山区老百姓靠养鱼增加收入,李万彬提出了以稻田养鱼的模式发展渔业。当时大家都很不理解,认为在稻田里开沟、挖鱼塘会影响稻谷种植,都不愿意尝试。在推广工作陷入僵局的时候,勐朗镇老抗寨村村民赵伟在党组织的引荐下,找到李万彬学习养鱼技术。

赵伟家中有1.29亩地可以用于稻田养鱼,李万彬推荐他购买鱼苗,替他垫资、担保落实尾款,并多次和赵伟一起下到田间,指导他开沟凼养鱼。一年后,赵伟收获974公斤稻谷的同时,增加了8000多元的稻田养鱼收益。其他村民看到了稻田养鱼模式的优点和发展空间,陆续开始尝试稻田养鱼。

成功的实践更加坚定了李万彬持续推广的决心。1996年,李万彬负责实施的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3000亩稻田养鱼(蟹)项目获得成功,并通过实践提出“1+1=5”的山区稻田综合种养工作法。项目从试点坝区向澜沧县20个乡镇的山区、半山区推广,通过“田里种稻养鱼、田埂种菜养猪”的“山区田园小包厢”模式,实现“稻谷+鱼+畜禽+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截至2023年,该模式辐射带动4.32万亩稻田生态养鱼,增加产值9980余万元,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产增收。

每到秧苗返青时节,李万彬总会带着县农科局的技术员一起到村寨里发放免费鱼苗,手把手教养殖户掌握要领,累计指导6.8万名拉祜群众养鱼增收致富,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的村民从没有鱼吃到擅长养鱼再到靠鱼挣钱,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李万彬说:“群众增收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守护水清鱼跃

工作中,李万彬不仅是渔业技术专家,还是渔政执法标杆。他先后担任澜沧县渔政监督管理站副站长、渔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等职务,守护水清鱼跃是他的重要职责。

“澜沧境内流域面积大、水产资源丰富,必须科学地开发利用。”李万彬走遍了澜沧和邻县的山山水水,经过4年多调研,起草了一系列地方渔政管理办法,推动政府划定4个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将每年2月至5月的鱼类繁殖季划为禁渔期,保护本土鱼类资源。

近年来,李万彬牵头开展各类渔业行政执法6040次、渔政执法警告4089起,查处违法人员5897人,立案查处渔业违法捕捞案件332件、收缴罚没款94.84万元。他还带领人员进村入户,向群众讲解《渔业法》,发放宣传资料;自编自演方言小品《追查电鱼人》,演出通俗有趣接地气,在村村寨寨家喻户晓。

2017年以来,为守护糯扎渡库区的一方青山秀水,李万彬和同事们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努力,实现辖区水域内非法养殖网箱和非法捕捞渔具清零。“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执法工作对事不对人,不能带着人情执法。干执法的,就不要怕得罪人。”李万彬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我们都要牢记使命,在工作中时时处处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不计较个人得失。”

36年扎根基层、坚守岗位,致力振兴澜沧渔业,李万彬先后荣获“全国渔政工作先进个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号。

荣誉面前,李万彬深感责任重大,“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鞭策,指引我今后更用情、用心地去工作,帮助边疆各族群众以渔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他说。

本报记者 胡梅君 见习记者 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