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过11点,眼瞅着快到饭点,68岁的石逢青老人提着装好碗筷的袋子,向村委会走去。

去干啥?吃饭!

这样的生活习惯,石逢青已坚持了近一年。

石逢青家住民勤县东湖镇下润村,村里留守老人众多。如今,政府把爱心食堂建在了家门口,老人们吃上了现成饭、热乎饭,尽享幸福“食”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湖镇爱心食堂 吴苗 摄

“一周不吃重饭,我们吃饭也近,像村上老两口一个外出带孙子,留守在家的老人在食堂吃饭也方便,遇上刮风下雨天,村干部、炊事员还要送饭上门,饭香还便宜,卫生也好。”石逢青向记者分享着他们的幸福晚年生活。

小饭碗,大民生。东湖镇始终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舌尖上的养老”作为发展老年人事业的重要举措,不断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积极开设爱心食堂,全力办好为老“食”事,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让老人们在家门口花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心食堂饭菜香 吴苗 摄

“东湖镇下润村爱心食堂,于2023年3月份投入使用,主要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特困、经困、独居、留守、高龄老人提供用餐,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农户实行上门送餐服务,并辐射周边上润、东润等5个村的老年人前来用餐。”东湖镇党委副书记柴国荣介绍说。

每天5元—7元,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解决农村老人一日两餐,怎么运营开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湖镇采取“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向上争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探索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多元化发展的老年助餐服务供给模式,推动爱心食堂实现可持续运营,提质扩面。

一菜一汤彰显温暖民生,一粥一饭品出幸福晚年。小小的食堂背后,折射的是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反映的是东湖镇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心食堂建在家门口 老人吃上“暖心饭” 吴苗 摄

柴国荣表示, 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引进各方力量,面向社会开放爱心食堂,着力构建多方支持、多元参与的爱心食堂运营新模式,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满意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记者:梁霞 李筱 吴苗)

编辑:薛慧

责任编辑:李禄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