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车间玻璃已按要求加装遮光窗帘 新民晚报记者 陆常青/摄(下同)

“晚上灯火通明太刺眼,油漆异味弥漫小区太刺鼻,家里连窗户都不敢开。”近日,有市民来电反映,国和路某汽车维修车间营业过程中产生的光照污染与喷漆异味,影响到周边小区居民的生活,令他们不堪其扰,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核实并有效处置。
开具罚单 要求整改
接到市民反映后,杨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二中队迅速赶赴现场,找到被投诉的汽修车间,实地开展调查。经勘察,这个汽修车间主要提供汽车维修服务,车间内有烤漆房三间,在喷漆和烤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吸附棉、活性炭处理后,再通过专用管道高空排放,看似相关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但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该单位员工在车间内为汽车部件涂腻子,维修作业时未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同时车间正对居民区的窗户大开,随着空气流动,挥发性气体从车间内逸散出去,对面小区居民闻到的异味很可能来源于此。这种生产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为尽快解决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二中队执法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对该单位当场处以罚款人民币两千元,并责令其限期改正未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的违法行为。
此外,对于居民反映车间灯光影响居民休息的情况,执法人员现场走访发现,该车间与居民小区只隔了一条小马路,距离20到30米。相隔之处,车间一侧并非实墙,而是一大片连顶窗户,屋内几十只灯泡经常通宵达旦开启,刺眼的灯光足以透过窗户玻璃,直接照进附近小区居民的窗户里。
虽然环保法律法规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但执法人员围绕居民合理诉求,多次与该单位负责人协调商议解决方案。最终,该单位同意为车间窗户增设遮光膜和窗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整改前,工人未在密闭车间作业

回访现场 落实到位
两周后,记者跟随杨浦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一起,再次来到现场回访整改情况。
记者看到,车间内部的两个十几平方米的汽车打磨房内,工人正在紧张地作业,门口的塑料门帘已经全部启动遮蔽。车间负责人表示:“目前整个车间已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所有涂腻子、打磨、喷漆、烤漆等会产生废气和粉尘的工序,全部在密闭的车间内进行。”
在一旁的烤漆房内,执法人员反复确认相关必要的废气处置装备。工作人员讲解道:“该设备设置了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烤漆房的味道经过吸附棉、活性炭及紫外线灯管的分解,再进行高空排放,能够确保排放达标。”
为解决令居民忧心的灯光刺目问题,记者看到邻近小区的车间大型玻璃窗上都增加遮阳膜和挂了窗帘,面积足有100平方米。单位负责人补充道:“目前临小区的窗户都已经加贴遮光膜,并安装了窗帘。我们采用的遮阳膜与车窗上的高档遮阳膜同型号,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我们还要求工人在作业时,关闭全部车间窗户,最大程度减少作业过程中逸散的光线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相关环保设

全程跟踪 督促整改
如今整改后的效果如何,是否让附近居民满意?对此,杨浦区生态环境局对投诉的居民进行了回访,相关居民对执法部门处置的速度和结果表示满意。
“该车间在整改阶段中,我们执法人员全程跟踪,多方面指导督促该企业进行整改,不断推动事件解决进程。同时,为确保整改成效,让附近居民安心,执法人员要求该单位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定期对废气进行检测并及时公示。”杨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有关人员表示,下一步,杨浦区生态环境局将不断把城区高效治理规范化、常态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继续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道路上,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绣出社区治理的新风向标,攻坚克难、加快步伐,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新民晚报记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