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徐汇区宛南六村这个40多年的老旧小区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创建,提升了小区人居环境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有五年。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哪些改变?今后,垃圾分类又将向哪些目标迈进?

分类环境不断优化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数据显示,5年来,市民自觉履行分类义务的比例已达97%,居住区分类达标率已从15%提高到95%。同时,全市首轮推进了2.1万余处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去年又完成521个垃圾房标准化改造和347个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建设,社区分类投放环境不断优化。

同时,全市增加规范型可回收物清运车372辆、有害垃圾清运车134辆,配置湿垃圾清运车1801辆、干垃圾清运车3517辆。建成焚烧设施15座、湿垃圾集中设施9座,每天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从2018年底的1.4万吨增加到3.6万吨。全市已提前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至“十四五”末设施处理总能力将达3.9万吨。

在资源回收方面,全市可回收物“点站场”从2018年底的3382个服务点、93个中转站、6个集散场,增加到1.5万个服务点、205个中转站、14个集散场。去年全市完成“沪尚回收”标识更新,升级建成32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

“三增一减”实效明显

市民和政府部门的努力结出了硕果,本市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分类实效明显。今年1至5月,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627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1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111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060吨,较5年前分别增长1.8倍、15倍和70%,干垃圾则减少17%。

同时,分类后干垃圾焚烧热值有效提高,焚烧每吨干垃圾的发电量由300度左右,上升到600多度,烟气中的颗粒物、二噁英检测浓度低于欧盟2010标准排放限值的10%,达标的稳定性和效果明显显现,也助力全市空气环境的改善。

探索垃圾分类碳普惠

下阶段,上海将坚持常态化管理、便利化分类、减量化使用、系统化治理、资源化利用、智能化监管。

首先,坚持便民原则,推动“美+净+智能”化改造。推动投放点改造提升,配套完善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配置无须手动开门(开桶)以及智能监管设备。至2025年,全市计划推进投放点微更新2.1万个、专项更新8000个、建成精品小区(村)1100个。

其次,提高资源化水平,推广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及“沪尚回收”微信小程序,提升社区内的可回收物服务点,建设街区内的惠民服务点,并为行动不方便人群提供上门回收服务。今年将建成300个惠民回收服务点,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800个。

最后,探索垃圾分类碳普惠。根据14家单位组成的政产学研团队的初步研究结果,以上海2021年实际垃圾量数据计算,上海垃圾分类全过程是减碳的,年减排量约117万吨。若论证通过且成立,未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后或将得到碳减排补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而这些经济效益又可能作为社区环境改善的新资金,为社区作出贡献。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