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高山下的花环》上映后,迅速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电影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情节,比如一名叫做“小北京”的战士在前线壮烈牺牲后,众人才知道他原来是雷军长的独子,而在收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雷军长仅怔立三分钟,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指挥作战中。

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在电影的背后,真实的历史则要更加震撼的多。

自中越战争爆发后,部队首长把孩子送往前线参加作战比比皆是,而在这其中,牺牲的高干子弟更是不少,战后统计,至少有十几位高级将领之子,长眠在了南疆边陲。

“如果打仗,我上,咱们家能上的都上。”

对越反击战打响前夕,时任云南保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刘斌,对妻子王昌群特意交代这么一句话。

“如果打起仗来,我不仅要上,咱们家能上的都得上”。

刘斌是山西人,早在19岁时就参加了革命队伍,曾跟随晋察鲁豫部队转战,战日寇、打伪军、反扫荡,凭借英勇多次立功受奖,仅二等功就得过三次,还被时任八路军总参谋长的叶剑英元帅亲自接见表彰过。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斌在徐向前元帅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临汾、晋中以及太原战役,而他所率的连队,永远是冲在队伍最前面,为此,荣获了“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和“尖刀插入战果第一”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刘斌又率部奔赴朝鲜作战,而在回国后不久,也就是1953年,在一次庆功大会上,他认识了妻子王昌群,当时妻子为获奖战士佩戴红花,而在来到刘斌面前时,两人紧紧握住了手。

而这一握,就是一辈子。

1979年对越反击战打响后,刘斌就告诉妻子,不但自己要上场,家里能上的人都要上,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刘斌本人在前线担任指挥员,而他的妻子王昌群(当时已经转业到地方),则加入了接送伤员、转运物资的支前队伍之中。

不仅如此,刘斌的两子一女,同样也在父亲的要求下,主动奔赴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斌的大儿子刘光,是在1978年刚刚参军入伍,而在战争打响后,他与父亲促膝长谈,没有留在后方,而是在父亲的支持下,毅然去了前线。

出征临行之际,刘光给母亲王昌群写了一封信:

“妈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告诉你,我们已接受任务就要开赴边境,要过文山,可以看看你和爸爸了,战斗是我渴望已久的事,请你不要为我担心,我一定要经得起考验,也一定能胜利回来,我为能参加战斗感到光荣、自豪!”

抵达前线之后,刘光被分配到了侦查连,作为新兵,他的进步速度极快,仅仅五个月的时间,他就成了一名侦查“老手”。

在一次穿插行动中,刘光和所在的连队与越军遭遇,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敌人如雨点一般的火力覆盖,刘光果断操起一挺机枪,不断输出火力压制住了敌人,成功掩护战友安全突围。

因为作战勇敢,刘光迅速得到提拔,并被选送去深造,在1981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的刘光,却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当时云南军区机关领导对上过战场还成绩优异的刘光十分看重,想把他留在机关工作,但刘光对此选择了谢绝,他坚决要求要重返前线。

在刘光的一再要求下,他终于又回到了前线。

但在1981年12月5日,刘光在带着战友执行任务时,因为遇到了雷区,作为干部的他,为了避免战友牺牲,选择了独自排雷,而在排雷过程中,不幸牺牲,时年22岁。
刘光牺牲时,他的弟弟刘明刚参军一年,考虑到刘光已经牺牲了,所以部队领导就准备把刘明调离前线,但作为父亲的刘斌,却表示不同意。
当时他就说,“我们部队的烈士亲属有好几个,为什么不先照顾他们?”
对于父亲的安排,刘明没有丝毫意见,而在1983年,刘明的服役期将满之际,听到部队又要参加攻坚战的他,毅然申请留队,并主动担任了尖刀班的班长。
而在1984年7月13日的一次防御作战中,刘明不慎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后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得知小儿子也牺牲了,王昌群悲从中来,昏迷了多日。
而就在刘光牺牲的半个月后,刘斌的女婿,也就是刘斌女儿刘丰的丈夫陈加丰,向上级递交了申请上前线的请战书,他要以“半子”的身份来继承家风,完成烈士未能完成的壮志。
“雷军长”原型——160师师长张志信
《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冲冠一怒,以及他在得知儿子牺牲后的短暂失神,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对于他的原型人物,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公认最接近的,则是54军160师师长张志信。
对越反击战打响之后,张志信动用了一次“特权”,把他在南方参加集训的儿子张力调到了自己的部队,原因是儿子一心求战,因此,张力成了160师的一名侦查班副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