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7月1日消息(记者 夏莎 通讯员 卢美心)6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2024年河南第二期)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三楼多功能厅举行。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主讲,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市律师协会会长赵虎林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座现场(央广网发 卢美心 摄)

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荣誉会长王群致辞。他表示,“陕公大学堂”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促进河南省与中国人民大学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以“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为题作讲座(央广网发 卢美心 摄)

河南省人民会堂内,400多位听众齐聚一堂。王轶以“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为题作讲座。他首先深刻阐释了民法典作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所蕴含的深远意义。随后,王轶进一步深入解读民法典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和优先性。他通过数据兼具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及数据资源的持有权、加工权和产品经营权等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最后,他谈到,贯彻实施民法典,要以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典为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准则,并结合《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法释〔2023〕13号)的相关条文进行详细阐述。王轶的讲解激发了与会听众的深刻思考和广泛共鸣,让大家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讲座开始前,举办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王轶与郑州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司久贵共同揭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立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与郑州市律师协会联合培养卓越法治人才,是中国人民大学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陕公大学堂”桥梁纽带作用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