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蒜头壶,又称蒜头瓶,因壶口做成蒜瓣形状而得名,作为秦文化代表器物之一,蒜头壶起源于关中,随着秦统一天下而传播到全国各地。

文献资料记载,蒜头壶原名称为“鈚”或“钭”,在湖北云梦汉墓中出土一件木牍,记载的“二斗鈚一”指一件青铜扁蒜头壶,“一斗钭一”指一件青铜长颈蒜头壶,从侧面说明蒜头壶自身便有着不同的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蒜头壶是一种盛酒器或直接饮酒器,鼓腹、扁腹均有较大的内容积,细颈能够有效防止壶内所置液体洒出,蒜头呈出土状便于系挂,体现出秦人“实用”为本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材质来看,蒜头壶有陶质和青铜两种。

以陶质蒜头壶为例,以陶土为原料,经过淘洗、揉捏、成型、烧制等工艺制成,在制作过程中,采用轮制技术,使得壶身更加规整、圆滑,与此同时,蒜头壶的口部和颈部采用了“焊接”技术,即将口部和颈部单独制作后,在陶坯制作过程中连接一起,这种技术体现当时陶器制作的高超工艺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蒜头壶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不同时期的形制有所不同,秦代蒜头壶垂腹稍圆,西汉早期变化为腹变扁,呈扁圆状,有些蒜头壶出土时发现有配套的“瓶状盖”,大多数则未发现配套壶盖,且均出自贵族墓葬中,并伴随鼎、壶、钫等,为礼器的可能性较大。

秦汉时期饮酒之风盛行,《汉书·叔孙通传》:“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上患之。”不难看出,已经成为礼器的蒜头壶继续在西汉皇室和贵族中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大规模长时期的战争不再发生,进入西汉后,蒜头壶失去原有的实用价值,演变成放置于桌面的盛酒器,主要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用系挂,原有的“蒜头”消失了;二是颈部越来越长;三是为了能平稳地至于桌面上,圈足变大。久而久之,蒜头壶被长颈壶所取代,在西汉中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随着时代变迁,宋代复古仿古潮流兴起,蒜头壶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宋人还烧制瓷质蒜头瓶,后来还出现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釉色的蒜头瓶。民国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述:“蒜头者,口似蒜头,而体段则近油锤,宋制已有之,后此尤夥,纯色、青花多有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是清朝嘉庆早期青花瓷中的优秀作品,纹饰布局疏密有致,青花艳丽,画工精细,纹饰画法与乾隆朝青花蒜头瓶颇为近似,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蒜头壶虽然消失过一段时期,但它的存在依旧是中国酒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