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烟台市蓬莱区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运用法治方式,积极探索建设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点。目前已建设31家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点,服务企业2万多家,服务群众40多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准化覆盖,保障网点功能。为确保社会合作网点建设有标准、服务准则有依据、标准落实有保障,一是多方向统筹,满足场地需要。按照交通便捷、服务便利、方便及时的标准,整合医院、银行等现有资源,突出就近能办、多点可办、高效便捷,设立社会合作网点,便于就近服务民企。二是多模式运行,发挥网点优势。按照综合性网点和功能性网点两种模式开展政务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网点优势,结合网点特色,搭建政企合作新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范化运行,提升服务品质。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点围绕“1+2+N+X”的功能定位开展工作。其中:“1”是指以便民利企为核心,依托医院、银行等机构开展政务服务工作;“2”是指综合性网点和功能性网点两种模式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组织网点人员参与,配强政务服务工作人员;“N”是指依托辖区内银行、社区、园区等企事业单位集中、商贸聚集、工业密集、人员集中等区域,实现多点布局,全面构建多元化便民服务平台,将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X”是指结合实际,根据网点特色不断扩充“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让更多事项实现基层办理。为破解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点制度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烟台市蓬莱区率先建立服务准绳,对各工作站实施规范化管理,编制《蓬莱区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点建设工作规范》,形成了统一规范的制度汇编,多次组织社会合作网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开展观摩活动,帮助提升业务能力。目前已完成6份工作制度的编制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蓬莱区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点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常态化与节点式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在服务站点能够问得明白、听得清楚、办的准确,结合站点实际,按照网点建设工作规范,一是提供“一对一”服务,打破传统柜台式布局,通过开放式服务区,为群众提供“肩并肩”“手把手”“一对一”服务,消除了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双方的物理隔离,提升了互动性和亲切感。二是提供“一网办”服务,按照工作规范要求,“能网上办的网上办,能掌上办的掌上办”的思路,在各网点多方位推广网办,让服务更便民、更高效。三是提供“一件事”服务。依据各社会合作网点承办的事项情况,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等个性化、定制化的“一件事”主题链条,并对重复材料、办理环节进行优化,形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解决以往流程不清不会办、材料不全往返办、联办事项多头办等问题。目前,各网点日均服务300人次,事项网上申报率80%以上,事项联办办结430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并给予推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