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栏的话:

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秦皇岛发布开设“双争”有我——365百姓故事汇专栏,刊发基层干部群众以百姓视角、百姓态度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感人故事,大力宣传自信自强、创新创业的奋斗故事;扎根基层、埋头实干的奉献故事;助人为乐、扶贫助残的公益故事……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市落地生根、发扬光大,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屋舍拱桥,形象逼真;人物建筑,栩栩如生;喧闹集市,惟妙惟肖……在杨春秀的床头,这幅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素材,通过飞针走线,最终以蚕丝绣作品的形式,再现了北宋时期历史人文和古都繁荣景象。

这幅蚕丝绣版《清明上河图》,长1.6米、宽0.5米,由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蚕丝绣代表性传承人杨春秀以蚕丝丝线手工绣制,耗时3年完成。这也是她众多蚕丝绣作品中最满意的一幅。

“3年只是绣的时间,在下针之前,我还花了一段时间对《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了一番深入研究。”杨春秀告诉记者,只有心怀热爱才能付出一定的耐心和恒心。

杨春秀自幼心灵手巧,跟着家中的长辈学习针线技艺,纺线、织布等样样精通,并逐渐喜欢上了手工刺绣。

为了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杨春秀到苏杭等地学习刺绣,博采众长。经过多年研习,在保持传统小绣花针、蚕丝线、蚕丝料的基础上,她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创新出全套针、长水线针、枫叶写意针、乱针和双面绣针等十几类针法。

“绣的内容包罗万象,花鸟、山水、书法、诗词、画作、人物、名胜古迹等应有尽有,比如《浪淘沙·北戴河》、万里长城、老龙头入海处等都绣过。”如今已年逾古稀的杨春秀,先后获得“河北巧姐”、金牌秦皇岛巧娘等荣誉称号,蚕丝绣作品不计其数,大部分珍藏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春秀(左)和儿媳妇孙明花展示蚕丝绣技艺。(图片由杨春秀提供)

从广收学徒到网络培训,再到四处参展……一直以来,杨春秀致力于传承发展蚕丝绣技艺,她也始终在为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做着诸多创新探索。

“过去收过学生,最多的时候有600多名学生。”然而,令杨春秀烦恼的是,由于蚕丝绣的一针一线耗时长、回报小,很多学生做着做着就坚持不下去了,现在前来学艺的年轻人更是几近全无,“只剩下我儿媳妇和我弟弟两个徒弟了。”

“我想把老祖宗的东西保留下来。”杨春秀曾“苦口婆心”地劝导那些离开的学生再坚持绣一绣,哪怕一年只出一幅作品,无奈效果甚微。

让杨春秀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儿媳妇孙明花已尽得她“真传”,并表现出对这一传统技艺的热爱,“希望她能守住初心、做好传承,顺应时代、不断创新,将蚕丝绣这一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来源:秦皇岛Plus(记者:储学敏整理)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