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声誉卓著的国际小提琴大赛以让·西贝柳斯为名,足以说明小提琴在这位芬兰作曲家的音乐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让·西贝柳斯自幼学习小提琴,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音乐会上的独奏家,但他却是以作曲家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西贝柳斯唯一所作的“小协”作品——《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 47可称得上是演奏技巧最为困难的一首,充分发挥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在管弦乐团部分的创作上也发挥了交响特色,音乐主题热情奔放,且富有浓厚的芬兰气息。

此曲最终完成于1905年,其实早在此曲问世很多年前,西贝柳斯就已经开始构思框架,但也许是因为创作的时间拉得很长,让他真的在动笔创作时,有了太多的想法与动机,因此在初版首演之后,他又进行了几经修改,最终成为现在所听到的版本

全曲跟随传统的协奏曲架构,由三个乐章组成,虽然在独奏的技法上相当艰深,但音乐本身所呈现出的却是极致的浪漫,宛如一幅音画,栩栩如生。

01|中庸的快板,d小调

整个乐章如一幅风景画,展现幽暗的芬兰北部海滨,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海岸,暮色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游吟诗人的歌声在空中回荡着。

02|很慢的柔板,降B大调

音乐略带忧郁神秘的色彩,像作者在缅怀童年往事, 在旷野、在海边的巨石上独自演奏心爱的小提琴,与大自然交流着感情。

03|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

这一乐章主题被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作曲手法华丽,充满无尽活力,小提琴独奏旋律如火箭般一次次射向夜晚的天空,激烈时火花迸射,形成无穷的变化。整个乐章高潮迭出,充满张力且演奏难度极高,因而公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经典的乐章之一。

然而,正因演奏难度极高,此曲初期并没有获得很大回响,而是直至海菲茨在1930年代的演出后,一众小提琴演奏家与乐迷才得以真正认识并理解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之伟大,并予以演录和聆赏。

穆特&普列文《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穆特与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指挥家安德烈·普列文(现在准确说来是前夫,两人于2002年结婚,2006年离婚)以及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合作,录制了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彼时32岁的穆特正值演奏事业鼎盛时期,实力超凡。

1996年,穆特凭借本辑荣获西班牙唱片大奖,此外,专辑还入选日本《唱片艺术》名曲名盘300榜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穆特的音乐以甜美的音色著称,但随着年纪渐长,她再也不是卡拉扬羽翼下那个乖乖女。她对音乐有着强烈的个人独到看法,不但尝试多样化的曲目,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标准曲目里,她也能提出令人惊异的、全新的逻辑结构,并挖掘出前所未见的细节

于爱乐者而言,穆特音乐里的分句、色彩或许就如同千面女郎般难以捕捉,但却也永远是乐迷聆赏高品质音乐的指标。

穆特对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则如钟表般精准,丝毫没有回避乐曲中蕴藏的技术挑战,并以其女性特有的敏锐,捕捉乐曲中那些极其细微的变化和转折,精准把握每个音符间的情感过渡和强弱对比控制,也将演奏时所带有的力量与强度完整显现出来。

普列文指挥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演奏深沉、厚实,低频干净利落。于此,他带领着一个不以演奏西贝柳斯作品闻名的管弦乐团,成功打造出一次震撼的协助演奏,也成功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强而有力的合作伙伴,为作品呈现增添了耀眼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辑另收录的西贝柳斯两首《小夜曲》和《幽默曲》,除了留有一层惯有的朝气外,妩媚的琴音中更透出穆特成熟的风韵,小提琴音色娇柔细腻,动听至极。

录音方面,本辑采用DG独家的“4D”技术录制,可谓是“王中之王”。DG的“4D”唱片从拾音到最后制造盘片全部都采用数码技术,故噪声分离度极高,整体音质的频响宽阔、动态范围大、音响效果也就更佳

因此就整体而言,本辑完全是精致音符与细腻情感的交织,岂是一个“美”字了得!

尽管你已经听过穆洛娃、哈恩、郑京和等同样深受赞誉的西贝柳斯“小协”版本,但不可否认的是,穆特的演绎更能带你深入作品内核,令你为之神魂颠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装进口】

穆特&普列文

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德版CD)

扫码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