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

要为这个群体建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盛大开馆,标志着中国首次为科学家群体量身打造的专属殿堂正式落成。一时间,媒体广泛关注,民众纷纷参观“打卡”,社会各界热情高涨。那么,我们为何要给科学家群体打造一座独特的博物馆?

为科学家群体打造博物馆,意在铸就一座“科技名人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位科学家的个人资料,都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10年起,国家推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而基于此打造的博物馆,为从事中国现当代科学史和科技人物研究、科学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根本目的和宗旨在于“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展示我国科学家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精心打造这座科技界的“名人堂”,使之成为社会公众心中新时代的智识高地和科创坐标,让社会关注的聚光灯更多投向科学界,让科学家们成为最闪亮的明星,成为大众学习、敬仰的时代偶像,成为科技强国梦想之路上的精神和信仰楷模。

为科学家群体打造博物馆,意在绘制一张时代精神的“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往博物馆大多是“以物说物”或“以物说史”、“以物说事”,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则是“以物说人”,进而通过人物“活动”反映人物“精神”,将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以“有形”反映“无形”。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不同于一般名人纪念馆、故居反映特殊主体的个人风采;不同于国家博物馆那样从综合、立体的角度反映中国各领域各时期历史人物、自然景观和文化风貌;也不同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从普及的角度反映科技。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所展现的内容科学与人文密切结合,宣传的不仅是科学家的学术成果,重点是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物馆为我们所有人竖起一座心中永恒的精神丰碑,这是对科学家精神仪式化、固定化、形象化和常态化表达,激发民众更直观、深刻和多维度感受精神信仰的力量。

为科学家群体打造博物馆,意在体现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代以来,一大批知识分子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仅仅连在一起,探索着救国救民、国富民强的真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是共和国的真正“国士”,他们在屈辱中奋力抗争,在困惑中不断探索,为国家科技进步孜孜以求、拼搏前行,国家不会忘记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尊重知识、锐意创新成为上下共识,打造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宣传一批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报效祖国为最高荣耀、在创造一流科技业绩中书写人生辉煌的科学大师,向全社会展示他们作为共和国脊梁的崇高形象,做到“中华民族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党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科学家群体打造博物馆,意在让崇尚科学之风愈加兴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每件藏品都蕴含深意,非孤立存在。在博物馆,文物是点,展览是线,共同构成文明的广阔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时代,我们习惯快速浏览,但博物馆让人驻足凝视,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魅力。正如总书记曾指出:“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