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衣服晾不干,拖地干不透……6月以来,进入梅雨季的江南地区被水汽包围。梅雨带来“暴力”降雨,也造就了烟雨江南。今年梅雨季呈现什么特征,为什么南方下雨、北方却是高温?7月气候状况如何?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新闻发言人周兵进行了解答。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7月东北大部、华东及华中中部和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江南地区两周降雨量

占常年梅雨总量98.2%

我国江淮流域梅雨包括3个子区域,即江南梅雨区、长江中下游梅雨区和江淮梅雨区。今年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的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与常年相比有何不同?周兵解释,2024年江南区于6月10日入梅,长江中下游区于6月17日入梅,江淮区于6月19日入梅。自6月10日梅雨季节开始以来,梅雨区域梅雨量为239毫米。

江南区入梅以来(6月10日-27日),梅雨量388毫米,占常年梅雨总量的98.2%;

长江中下游区入梅以来(6月17日-27日),梅雨量为221毫米,占常年梅雨总量的69.5%;

江淮区入梅以来(6月19日-27日),梅雨量为71毫米,占常年梅雨总量的27.6%。

“暴力梅”是什么梅?

近日以来,“暴力梅”盘踞江南,带来丰沛的雨水。“暴力梅”是什么“梅”?周兵解释说,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中国季风性降水中最为显著的雨季。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列岛一带。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由于长时间的时雨、时晴、高湿天气,使得家中器物容易发霉,民间亦称为“霉雨”。梅雨季节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高湿多云,以及风力较小。

1954年、1998年和2020年,长江中下游流域 “暴力梅”举世闻名,已成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事件。雨不停地下,暴雨大暴雨一次接着一次地来。1954年长江流域有76%以上区域出现过大暴雨,日最大降水量安徽安庆262毫米,出现百年罕见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汉口8月18日长江最高水位29.73米,比历年最高水位(1931年)高1.45米。2020年安徽巢湖长时间处于紧急状态,流域降水量为历史之最多。

与雨水多的丰梅年份不同,江淮流域也时有梅雨量少的枯梅年份出现,如1958年(135毫米)、2009年(139毫米)、1978年(152毫米)、2005年(179毫米)、1985年(187毫米)和1963年(194毫米)。历史上枯梅年份在行政区或部分区域往往出现“空梅”现象,与盛夏高温气候效应叠加,极易出现伏旱。有些年份江淮流域还会出现旱涝急转或涝旱反转的现象。

梅雨期风险防范

记住两个“30法则”

梅汛期主要提防暴雨洪涝灾害与强对流灾害。暴雨天气出现时,多伴随雷电和狂风,常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水库垮坝、城市内涝、毁坏庄稼与建筑、交通与通信受阻等。

暴雨可直接致灾,也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南方暴雨强降水致灾性强,不仅带来城市内涝、流域性洪水,还可能引发山洪等次生灾害,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城市运行、民众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等产生不良影响。

暴雨引起的山洪具有流速大、过程短,危害性和破坏力非常强等特点。

在接到预警或者遇到山洪时,不要犹豫和不舍财物,立即按照预警信息提示或向沟道两边高坡上跑,千万不要顺沟跑。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相关救援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寻求援助。若是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难以自保,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或大木板、大块泡沫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如果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求机会逃生。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杆断头垂下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雷电灾害需要记住两个“30法则”,在闪电过后,30秒内能听到雷声,表明当前身处雷暴作用的危险区,需要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当雷声过后30分钟内再无雷声,即表明系统已经过去,处在了无雷暴的安全区,可以开展自由的活动。

为何南方梅雨和北方高温会同时并存?

周兵解释,目前,我国东部由南向北降水异常呈现“多-少-多”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厄尔尼诺次年汛期的主要形态,随着季风雨带向北推进,南方将受到西太平洋高压系统控制,高温伏旱可能呈现;华北、黄淮气象干旱将在7月上半月缓解。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7月东北大部、华东及华中中部和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