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在当下传播语境中,懂梗、造梗、玩梗,是故事城市模因的三大策略。

6月29日,在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颁奖典礼暨2024“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启动仪式上,大赛学术顾问、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院长陈先红分享了《讲好城市故事的模因叙事策略》。

懂梗、造梗、玩梗

是故事城市模因的三大策略

“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哈尔滨小土豆梗,这些案例都是由个体情感的传播通过媒介叙事成为了规模化的群体现象,由线上的‘造梗狂欢’演变为线下的群体集合。”陈先红介绍,生物基因是一种人类本能,文化模因则是一种人工智能。基因相当于硬件,模因相当于软件。硬件基因相当于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而模因软件则相当于一个城市的智能应用。一个城市是否能够爆火出圈成为网红城市,完全取决于模因软件的智能应用。一句流行语,一段背景音乐,一套潮服,一个挑战,一系列动作等等,在短视频中被复制、改编、转发、彰显出极高的魅力值和流行度。这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文化特质被称为“Meme”,meme源自希腊语“Mimeme”,其核心意义为“模仿”。

陈先红认为,新时代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必须要深刻了解互联网模因的生成规律和特点。当前,一个城市的智能传播生态呈现出三大特征:官方的规模化传播+民间的渗透式传播相结合;智能化内容生成+视频化传播趋势相结合;场景化打造+社交性参与相结合。而故事城市模因的三大策略则是:懂梗、造梗、玩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先红

打造五大模因符号

构建成都故事世界

如何制定故事城市的模因传播战略?陈先红认为,可以从人、事、物、场、境五大要素来构建成都故事世界。

“人是城市的灵魂,事是城市的记忆,物是城市的身体,场是城市的行动,境则是城市的气质。”陈先红阐述,城市是人居中心,人是城市的本质与灵魂,是城市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城市叙事里的“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从时间维度上可分为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从空间维度上可分为原住民、外来移民和游客,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可分为管理者和生活者。

在“事”模因方面,城市是一个历时性的存在,历史的记忆,集体的记忆,社会的记忆,都可以通过事件记录下来。城市的“事”则是人们与城市产生联结的记忆,是大家走进城市的一扇“门”。

再看物。物是构成城市的物质性维度,表达的是实体城市的概念,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城市,主要由建筑、构筑物、人文雕塑、 自然景观,以及由这些实体所围合或限定的空间构成。

陈先红表示,场则是一个城市“空间故事”的概念。主要包括物理场(自然空间),心理场 (话语空间)和社会场(体验的、生活的空间)。故事城市特别强调三个空间场域的阈限性:具备公共性、可达性、舒适性和场所性。从现象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讨论空间美学、空间诗学。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是人的生命空间,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

“境”则如磁场一般,彰显城市整体的人文与自然气质。 “境”之维,可以从山河风光和人文气质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也从自然环境、交通环境、居住环境三个指标进行分类。

陈先红认为,成都天生有多纬度优质显著性,抓住这五大模因符号,可以构建正向成都故事世界,传播更多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