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真正地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王琦瑶可能就是我们的邻居。"著名作家王安忆说道。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第二轮演出在即,昨天,《长恨歌》原著小说作者王安忆与舞台剧导演周小倩、主演刘晓靓、蔡金萍相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观众分享各自对作品的体悟。在王安忆看来,随着上海故事近年来成为显学,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城市历史与文化。"当用沪语来表达一段上海故事和一群生活在上海的人,他们的特质就显现了出来。"王安忆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恨歌》小说1995年开始连载,普通话版舞台剧到2023年也走过整整20年。王安忆曾担心——"一个20年的作品,多少令人疲倦。"但看完上海话版第一轮的演出,她的疑虑打消,这部启用全新剧本、全新舞美、全新演员阵容的作品,颇为惊艳。从2003年《长恨歌》首次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舞台,周小倩参与了每一个舞台版本,对作品有着极为深厚和特殊的感情,并对剧中的各处细节了然于心。在她看来,上海话版并不是对普通话版的"翻译",编剧赵耀民为上海话版度身定制了剧本,观众将看到多场有别于普通话版的呈现。此次第二轮演出也进行了"微调",拉长了"程先生"的戏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人演绎上海的故事,饰演"王琦瑶"的刘晓靓和扮演其母亲的蔡金萍都认为,参与《长恨歌》的演出,是值得珍惜的缘分。80后的刘晓靓因为作品了解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上海。她眼中的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有机敏智慧的一面,也有沉默隐忍的一面,她一生在爱情上,始终都没有圆满的结果,但是一生也没有放弃追逐爱情。蔡金萍则期待,借由自己的表演,能够精准地在观众脑海里留下,那个年代上海母亲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谈活动上,不少观众都是王安忆原著小说的读者。"年轻时看《长恨歌》看到王琦瑶、看到爱情纠葛,如今却在书中看到了上海的城市变迁。"一位书迷在现场表示。有人在校园的青春时代第一次捧起《长恨歌》,如今已是两鬓微白的中年人。《长恨歌》陪伴了一群人成长,而这群人对作品的理解也随着时光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读者对于创作初衷的发问,王安忆给予了真诚的回答。在落笔写作时,王安忆有过思考——上海这座自带摩登、现代化、消费属性的城市,会带给女性强烈的时光流逝感。"当时并没有很大的野心,我想写一群风华年代逝去的人,他们怎么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将于7月5日-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作者:王筱丽

文:王筱丽 图:演出方供图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