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6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一条鱼“游”出大产业》的报道。

7月初开始,北京连锁烤鸭店天和晟的菜单里,将多一道“干烧彭泽鲫”。

按图索“鱼”,彭泽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境内河流湖泊交错、塘堰水库密布。1958年,当地渔民捕获一条13.5斤重的鲫鱼,引发不小轰动,随后其被命名为“彭泽大鲫”。

经过几十年培育壮大,“彭泽鲫”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为彭泽县赢得“中国鲫鱼之乡”的美誉。截至目前,全县彭泽鲫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小小的鲫鱼,变身增收致富的引擎。

走进彭泽鲫良种场,“三十年只为一条鱼”的红色标语率先映入眼帘。初夏是良种场最忙碌的时段之一,网鱼、称重、装车……一尾尾鲜活的鱼苗,正加紧发往全国各地。

彭泽鲫良种场负责人钱铖今年35岁,加上爷爷和父亲,三代人都围着一条鱼转。

1958年,彭泽县水产养殖场成立,钱铖的爷爷钱统开,从一位渔民变成了技术员。后来,钱铖的父亲钱元超也进入彭泽县水产养殖场,从事彭泽鲫孵化繁殖。

改制成立彭泽鲫良种场后,钱元超继续扩大彭泽鲫育种规模。2016年,这位九江市劳动模范,希望两个儿子当中,能有一人来“接班”。

“哥哥是医生,我在高速公路做调度,都不愿意回来。说实话,家里两代人都和鱼打交道,有些烦了。”钱铖笑着说,“父亲让我俩抓阄,我先抓,没想到抓到了。”

从刚开始的不情愿,到后来越干越有劲,钱铖认为,市场需求旺盛、政府部门支持,让这份苦差事有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全县唯一的彭泽鲫鱼苗供应商,这位“鱼三代”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养殖,让更多养殖户踏上致富路。

鲫鱼带动的产业化之路还在不断延伸。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措施,彭泽县形成了种质保护、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科教研学、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彭泽鲫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

彭泽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养育了彭泽鲫。自1983年开始人工选育繁殖以来,全县坚持“深耕一条鱼”,产业之路得到快速发展。尽管如此,如何提高鱼苗质量、如何实现均衡供货、如何提高主养面积覆盖率等,依旧是产业发展之惑。

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南昌大学、九江学院等院校,已经在彭泽鲫良种场建立实验室,针对提高生长速度、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肌间刺等不同方向进行攻关。

“我们还在积极探索稻田养殖模式,根据测算,主养水面料肉比是1.5:1,而稻田养殖是0.87:1,而且鱼肉品质更高。”钱铖说。

彭泽鲫习惯生活在水底,在传统混养模式下,一次性投放鱼苗,年底集中捕捞,这导致其余时间鲜有彭泽鲫上市,而集中上市时价格波动却偏大。

从今年开始,彭泽县成立江西聚成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国有企业携手81家彭泽鲫养殖企业,组成彭泽鲫产业联合体。

联合体内部实行指标化养殖。有的提供三两左右的鱼,有的提供半斤左右的鱼,有的提供一斤以上的鱼。

“这样就能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鲜鱼上市,全年不断供。我们又利用1000亩水面建立成鱼暂养系统,先囤一批鱼,等行情好的时候再推向市场。”聚成仓公司负责人徐国伟形容这种方式为“抱团养鱼”。

6月22日,彭泽县在北京召开彭泽鲫产业推介活动,助力彭泽鲫“游”进北京商超,“游”上食客餐桌。

“彭泽将围绕‘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壮大二产、提升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苗种繁育示范基地、鱼种养殖示范基地、成鱼养殖示范基地、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电商物流示范基地等彭泽鲫‘五大示范基地’,让‘中国鲫鱼之乡’的金名片更加亮丽。”彭泽县委副书记郭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