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日本母子遇刺事件”中挺身而出、奋不顾身阻止歹徒行凶的中国女子胡友平不幸离世。苏州市公安局在通报中肯定了胡友平“英勇无畏、匡扶正义”的崇高品质,并提请苏州市政府追授胡友平“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对胡友平离世表示哀悼,日本驻华使馆降半旗致哀,日本在苏州的企业纷纷为胡友平募捐。

这段时间,苏州“偶发事件”成了网络最热话题。此时此刻,若突然有人问道:日本人应该有什么教训,你会怎么思考?怎么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观地说,日本人对于自身的安全问题太不上心了,尤其是对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妇女儿童缺乏有力保护。试想,若日本人的校车上配备了全副武装的安保警卫人员,还会发生这次“偶发事件”吗?

须知,日本人仅在苏州地区就开办了2100多家企业,男人们平时只顾忙工作,女人和孩子就常常被忽视。比较而言,当地的各级公务机关就很安全嘛 ,哪里不是“严防死守”?日本人难道不应该反思?对照先进找差距,教训很深刻啊。

历史地说,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在90年前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并且占领过苏州,尤其是在同属江苏省的南京还制造了举世闻名的“大屠杀事件”。虽然后来日本投降了、战争结束后战犯都被国际法庭审判了,但是因为列宁说了一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结果民族仇恨从未消解。

如今在中国工作、生活的日本人也许感觉很冤,他们与90年前的侵华战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现在反而是在中国搞现代化建设,每天都在给中国交税……可是,他们没有反省,或者他们的反省还没有到达这样的深度:正是90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彻底改写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政治版图。虽然战后日本的政府(首相)已经换了几十届,并且早已实现了民主化转型,但是他们有谁能够改写历史吗?不能,那就继续反思吧。

宏观地说,在中国的日本人,还应该多多关注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了解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图“适者生存”。过去,日本汽车可以在中国横着走,所以有广告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现在他们不会再那样牛气冲天了,这就是反思的成果。

所谓社会文化环境,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你可以考察两个具体的坐标:一个是学校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日本人应该反思,为什么反美、仇日是长期不变的思想教育主题?

另一个坐标是电视剧题材,日本人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抗日神剧”能够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产业?

日本人也许很难知道,他们的驻华使馆在为胡友平女士降半旗的同一时间里,中国各地的众多电视台依然在按部就班地播放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例如:云南卫视《太行山上》、重庆卫视《杀狼花》、深圳卫视《水上游击队》、天津卫视《黑狐》等等,各省各市的各家地方电视台,更是抗日剧长期“霸屏”。可以说,各地电视台培养了一大批抗日神剧的忠诚粉丝,他们又反过来供养着电视台的生存。为什么会这样?日本人难道心里没个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说来说去,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应该接受人性的审视。据外媒报道,在苏州的日本人为了表达真诚的敬意,截止6月28日已经为胡友平募捐超过400万元人民币。另据“苏州日报”微信公号29日发布消息说,社会各界在缅怀哀思的同时,纷纷希望捐款捐物,以表达关心慰问。

对此,胡友平家属公开表示:“我们收到了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慰问……遇到这样的情况,相信任何有正义、有爱心的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经过家人的一致商议,我们决定不接受捐款捐物,也希望不再被打扰,只愿逝者安息,家人们能尽早回归平静的生活。如果有爱心人士想要为传递正能量捐款捐物,建议他们可以捐给各地的见义勇为基金会。”看到了吧,这就是人性,闪光的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联想到一则往事:1940年8月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中,石太铁路新井支线煤矿火车站副站长加藤清利及其妻子死于炮火,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从浓烟中抢救出加藤清利夫妇的两个女儿,5岁的美穗子和1岁的留美子。

当时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聂荣臻元帅将美穗子留在身边,还给留美子找了奶妈。后来,他决定将美穗子姐妹送回日本军营,并修书日军指挥官,严斥其侵略罪行,并嘱日军将这对姐妹“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后来,留美子因病夭折,美穗子被送回日本。

时隔40年后,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聂帅战场救孤的故事才为人所知,日本《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载后震动了日本社会。

美穗子被找到后,当年7月从日本来到北京,与聂帅重聚,场面令人动容。1999年12月底,美穗子来华参加聂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铜像面前含泪三鞠躬并激动地说:“元帅父亲,我永远都会记住您的恩情。”

此文的结语很难写,在请教胡锡进老师之前不敢下笔,因而就此打住,请读者们领到“人性”二字以后,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