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首发,只在今日头条发表,如果发现抄袭或者搬运,一定追究到底。

素材/赵宝山 整理/一云

我叫赵宝山,来自山东菏泽。

我出生于70年代,家里姊妹四个,我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是和爷爷还有小叔住在一起的,我们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那是爷爷生前盖的土坯房,一共有四间,间道都不大。

爷爷和小叔一间房,父亲和母亲一间房,两个妹妹一间,我和弟弟一间,做饭是在院子里搭的草棚子,又低又矮,烧锅的时候,能把人呛得掉泪。

爷爷去世之前,一再叮嘱父亲,说你现在已经有家有户了,等你弟弟该结婚的时候,你多少帮衬一把,不能让他打了光棍。

父亲握着爷爷的手,答应他无论如何都会让叔叔娶上媳妇的,爷爷这才放心地走了。

爷爷走的那一年,我的小叔还不到18岁,父亲和母亲就把他当成个大儿子来养。

小叔是爷爷和奶奶后来意外生的老儿子,所以全家人对他格外宠爱。

听母亲说,奶奶活着的时候,小叔吃饭的碗都要奶奶端到他手里,平日家里的活一点都不干,每次出工的时候,不是肚子疼就是腿疼,一家人拿他没有办法。

后来眼看小叔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母亲便四处托村里的媒婆给他踅摸对象。

女孩找对象不是图家庭条件好就是图人老实能干,小叔是两样不占一样,媒婆也是踏破了铁鞋,好不容易邻村有个姑娘有意要来家里见上一面。

父亲也是想赶紧完成爷爷交代的任务,于是让母亲又是打扫卫生,又是准备糖果和茶水,邻居王大娘还把她家里几张像样的凳子借给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姑娘被几个大人领着和媒婆一起来到我们家,母亲热情把他们迎进屋里,小叔也害羞地躲在一旁偷看着姑娘。

大人们寒暄几句之后,媒婆就让小叔和姑娘去另外一个房间单聊会天,母亲见状赶紧给姑娘手里塞上一个红包。(其实母亲那时候是怕人家看不上小叔,提前准备了一个五块钱的红包。)

过了好大一会,小叔和姑娘从屋里走了出来,姑娘脸色羞红,两只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小叔乐得嘴巴已经合不拢了。

媒婆和女方家一起离开,父亲赶紧问小叔的意思,小叔说他非常满意,还说那个姑娘对他也有意思。

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叔的婚事终于有了着落了。

当天晚上媒婆又来到家里,告诉父亲说女方家对小叔这个人没有意见,只要同意给她置办三转一响和三十二条腿,立马就给好结婚。(三转一响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三十二条腿是立柜、梳妆台、写字台、五斗厨、沙发和床)

说实话这些要求当时在农村还不是完全流行,普通家庭根本那拿不出那么多东西,父亲有心无力,只能对媒婆无奈地摇了摇头。

小叔一看自己的婚事泡汤了,气得几天都不给父亲说话,甚至还大半夜跑到爷爷坟前哭个不停,说父亲不帮他娶媳妇,有意想让他打光棍。

上演了这出苦情戏以后,父亲生怕出去被别人说他对弟弟不好,就让母亲去舅妈村上再次找人给小叔介绍对象。

半年之后,舅妈领着一个姑娘来到家里,她长相俊俏,唯一不足的就个子不高,不过听舅妈说,人家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是个实实在在过日子的女人。

小叔看着周围的伙伴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他也不挑了,对父亲说,只要是个女的就行,他没有意见。

小叔没意见,女方也没意见,而且这个还不像上次那个要求“三转一响和三十二条腿”,这个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有房子住,好好过日子就行。

原来舅妈给小叔介绍的这个对象家里条件特别不好,她母亲早早去世了,特别是继母给她生了两个弟弟后,就过着看人脸色的日子,她渴望早点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哪怕穷点破点,也想赶紧逃离那个家。

父亲和母亲虽说知道这门亲事没跑了,但是对女方该有的礼数还是要走的。

母亲带着姑娘去街上扯了两身新衣服,父亲找人给小叔做了一张新床和柜子,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饭,他们就算正式结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姑娘成了我的小婶,来家第一天就帮助母亲把家里角角落落都打扫了一遍,家里地里有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小小的女人顶一个男劳动力。

不知道是不受小婶的影响,小叔这个平日里连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人也开始勤快起来了。他主动跟着父亲去地劳作,还让父亲教给他怎么种庄稼。

小叔变得越来越勤快,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终于可以和爷爷做个交代了。

后来,小婶家也陆续有了两个孩子,加上我们姊妹四个越来越大,家里的房子住着越来越拥挤了。

在农村,家里一般兄弟几个的,结婚之后都会分家单过,可是小叔结婚后却不愿意和父亲分开,他说跟着父亲过日子心里踏实。

小婶也表示赞同,她说人多在一起过日子才有人气,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两家吃住都是在一个院子里,也成了村里的一股清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耕田来女织布,那个时候,母亲和小婶就负责操持家务,小叔和父亲整日在地里忙活,虽说两家人日子达不到小康水平,但是比起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有一次父亲和小叔去地里打农药,发现邻居二愣躺在地头不能动弹。

父亲赶紧放下手里的药桶,走近二愣一看,他的嘴里口吐白沫,脸色苍白,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二愣有可能是打农药没有做好防护中毒了。

父亲二话不说,背起200斤重的二愣就往镇上的医院跑去,小叔跟在父亲后面托着二愣的屁股,父亲把他背到医院时,浑身上下的衣服都湿透了。

二愣由于抢救及时,所幸没有什么大碍,在家休息几天就好了,而父亲由于那次背二愣去医院,体力彻底透支,在家一连躺了好几天都没有恢复过来。

事后,二愣的父母拿着一筐鸡蛋和100元钱来看望父亲,他们说如果不是父亲,二愣那天有可能就交代到地里了。

二愣是他们家里唯一的儿子,由于小时候脑子受过重伤,他们一直不舍得让他干农活。那天是二愣第一次打农药,没想到就发生了意外。

二愣马上就快30的人了,还一直没有娶到媳妇,家里的日子也不富足。父亲接受了他们的谢意,但是鸡蛋和钱都没有留下。

80年代中,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都开始翻盖起了房子,有的是将土坯房翻盖成土砖房,条件好一点的直接盖成了红砖大瓦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着周围邻居的房子都变成了红砖大瓦房,父亲和小叔也在心里蠢蠢欲动了。

两家一共十口人,挤在四间狭窄的土坯房里面越来越不方便了,他们必须把翻盖房子提上日程了。

饭桌上听着父亲和小叔计算着房子需要多少砖、多少檩条,为了节约成本,小叔提出亲自去砖窑拉砖,虽然比起让人家送到家里便宜不多,但是能省一分是一分。

父亲夸小叔精打细算,越来越会过日子了,小叔不好意思地说:“两个儿子的人,再不会过日子咋办。”

小叔负责解决砖的问题,父亲就提出他自己上山去砍檩条,因为后山上有一块是我们自家种的树,这样比买人家的划算不少。

初步算下来十间房子需要大约五十根檩条,而父亲半个月下来,只砍到可心的檩条才四十多根,还差了好几根。

就在父亲发愁檩条不够的时候,邻居二愣扛着笔直的檩条,气喘吁吁地来到我家,父亲疑惑地看着他:“二愣,你咋把檩条扛我家来了?”

二愣放下檩条,擦了擦头上了汗,说这是他爹让他送过来的,二愣还说他家里还有好几根,一会全都给我们扛过来。

原来二愣的爹听说我们家翻盖新房檩条不够,就让二愣把他们家以后准备盖房子用的檩条拿给我们用,二愣还对父亲说:“哥,你放心,这些都不要钱的,是我爹送给你们的。”

父亲看着真诚憨厚的二愣,眼眶顿时湿润了,就因为那年他无意间救下中毒的二愣,他们家一直记在心里,如今他们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家的檩条,这让人怎么能不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这次没有拒绝二愣家,而是和小叔一起去他家把檩条都扛了过来。

那时候农村盖房除了自己的原材料之外,都是左邻右舍帮着一起盖,根本不需要什么人工费,所以在忙活一个月以后,我们家的十间大瓦房终于竣工了。

而父亲除了用好酒好菜感谢邻居之外,也不忘去二愣家给送檩条的钱,用父亲话说:“咱当初帮人家可是什么也没想图,如果白用人家的东西不给钱,他心里是过意不去的。

二愣爹拗不过父亲,收下了檩条的钱,临走时非得塞到父亲手里一筐鸡蛋,二愣爹说:“你们盖房子省吃俭用的,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身体。”

父亲接过这筐沉甸甸的鸡蛋,堂堂七尺男人再次潸然泪下。

最后我想说,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许你无意间的一份善举,就会给自己到来一份福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