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先生,您总说要用谈判解决问题,可东西本就归属别人,您又有什么资格来讨论其归属权呢?”

偌大的会场中人头熙熙攘攘,嘈杂的环境随着一位欧洲记者的提问而转瞬安静了下来,人们都将目光聚集于会台上那位62岁的儒雅老者,而他却缓缓收起了温和的笑容,面容严肃道,

“倘若强盗抢走了你的东西,难道你没有向强盗讨还的权利吗?”

原本死寂的环境骤然间鲜活起来,众人皆是为这巧妙地回答而惊叹哗然,唯独那个提问的记者一时间脸色涨红、气急败坏,竟然直接冲着台上尖叫道,

“你竟然敢说印度是强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访印度,境遇天差地别

作为经历相仿、解放时间大致相同的亚洲两大国家,中国与印度在建国之初往来频繁、关系和睦,印度作为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国建交、我国也在其灾荒时提供了66万吨粮食以作回馈。

可这种关系终归还是在印度妄图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时破裂了,周总理为了让两国走向正常的外交关系,在1954—1960年间四次出访印度、释放善意。

令人惋惜的是,印度方面并不领情,周总理连续三次访印,印度总理尼赫鲁却总是“不谈正事”。

等到中印关系陷入冰点,周总理第四次去访问印度时,尼赫鲁甚至连盛大的迎接仪式都取消了,只叫了百来人在机场做了一个象征性的“欢迎”,由此可见其态度之疏远。

然而,周总理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了待遇而愠怒,反而是依旧带着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

在机场迎接周总理的英国女记者韦尔娜见印度态度如此“明面化”,连忙上前问道,

“周总理,您能完成这次的和平使命吗?”

眼见尼赫鲁如此态度、会谈之艰难可想而知,韦尔娜虽然嘴上这样问,心中却已经有了答案,可她没想到周总理非但没有任何不满或悲观,反而是双手一张,面容带笑的说道,

“尽力而为吧。像这样的事情,一个诚意是不够的,需要两个。”

就像与韦尔娜所说的那样,周总理在这次访印中充分表达了国家与个人的诚意,多次与尼赫鲁会谈,希望他能够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与中国重修友善关系,可是始终都没能实现任何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赫鲁不仅固执己见,甚至不愿意与周总理共同召开记者招待会、缓解两国僵局,以至于到最后连周总理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朋友说,

“我一点也无法使你和鲁松动,看来,他的确已经下定决心了。”

心中有了决断的周总理并没有立刻返回中国,反而在4月25日晚独自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纵然尼赫鲁不愿意在这次中印问题上有所退步,但是周总理依旧想要向所有人展示自己所带来的诚恳与善意。

明枪暗箭,总理舌战群儒

晚上七点二十分,周总理、陈毅元帅等人正要进入圆柱厅召开会议,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却突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周总理定睛一看,很快就认出了这正是他抵达印度那天,采访他的女记者——韦尔娜。

“有什么事吗?”

周总理秉持着一如既往的儒雅,而韦尔娜却表现得急切得多,只见其焦急说道,

“总理先生,您真的要召开记者招待会吗?圆柱厅里,可是已经有人准备不顾外交礼仪,向您发难了!您可一定要小心啊!”

虽说早已是身经百战、对里边的情况有所预估,但是周总理依旧对韦尔娜小姐表示了感谢,

“情况我已经知道了,谢谢您,韦尔娜小姐。”

说罢,周总理等人就准备继续往圆柱厅内走去,却没想到韦尔娜再次抢着冲到了前面,她似乎是以为总理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予以警醒,直接便对着总理说道,

“这里可不是什么招待会,这是射击场!”

“您就是靶子,一旦走进去,就会有上千支枪对着您……您不能进去!”

面对韦尔娜的善意,周总理却是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是微微朝她点了点头,声音不大却极为坚定的说道,

“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决计是不能将我击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周总理一走进招待厅,顿时就明白了所谓的“那些人”指的是谁,只见一个异常尖细的声音冲他喊道,

“滚出去!”

周总理视若罔闻,而他儒雅随和的风度也引起了会议厅内大多数人的掌声,周总理还没有说话,那稀疏的叫骂声就被愈发热烈的掌声所淹没,最后依稀不可闻。

紧接着周总理就展开了长达45分钟的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周总理很少提高声音,至于激烈的动作就更是没有的事了。

可纵然如此,记者们反而沉浸在他微微沙哑的嗓音里,仔细聆听着他中正平和的教诲。

在周总理的演讲结束后,就到了记者们的提问环节,对此周总理并没有拒绝,反而笑着开口道,

“在座有很多人都是战神鸠摩罗的后代,应该也做好了向我发射炮弹的准备。如果心里有不满、有气愤,你们尽可以与我说出来,我是愿意承受的,因为我是你们的朋友、中国也始终是印度的朋友。”

眼见周总理如此坦诚利落,台下的部分,记者们也就不再遮掩,只见一个留着大胡子的人慢慢站了起来,面容严肃地冲着周总理说道,

“我是来自印度新闻托拉斯的记者,我想请问您,在中印领土边界早已划分清楚的情况下,还有什么重新谈判、划分的必要吗?”

这个问题稍稍有些敏感,拨动了会场上不少人的心弦,可周总理却没有大声呵斥,只是面容认真的说道,

“倘若你对中印边界的历史多做研究,亦或者是能倾听一下我们中国政府的声音,想必你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了。”

周总理的意思非常明确,中印边界从来都没有什么固有的界定,至少在过去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新疆一直都是属于中国的,虽然后来英国殖民印度、插手了一部分新疆事务,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此时,一位英国记者站了出来,而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也就发生了,面对英国记者故意曲解自己的意思、有意挑起中印纠纷的行为,周总理并没有半分让步,反而神色凛冽的对他说道,

“印度与中国永远是朋友,我所说的强盗自然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是指印度,而是指英国。”

恼羞成怒的英国记者神色愕然,紧接着才意识到,自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英国殖民印度本身就是不光彩的、而印度所沿袭下来的“陋习”同样也是传承自英国,英国在这件事情上,本就是天然理亏的一方。

想通这一切的英国记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终也只能悻悻地回到了位置上。

回答了英国记者的问题后,周总理的神色再次回归平静,回复着记者们的问题。

不久,一位印度记者站了出来,只见其神色愤慨地说道,

“我是印度独立报记者托姆拉,周总理,难道你不觉得中印之间的争端演变到今天这种地步,完全是你们肆意的结果吗?”

这位印度记者的话里明显带着一点“道德绑架”的意味,试图以弱者的身份来博取在场大多数人的同情。

然而,出席过各种国际会议、有着坚定信仰的周总理,怎么可能会因为这么一番话就动摇呢?

周总理摇了摇头,先是否认了托姆拉的观点,然后才抬头对着众人说道,

“倘若大国与小国发生矛盾,错误就一定是大国的吗?蛮横无理的一方又一定是大国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缅甸、尼泊尔这些小国,同样与我国有着麦克马洪线的困扰,可是我们之间依然达成了和平的边界协议;再反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纠纷,难道作为大国的印度就是欺辱对面的一方吗?”

“再者说,印度同样与中国一样,有着5000年的历史,无论是人口还是国际地位,印度都不比中国逊色,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能够说是小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的话条理清晰、字字直戳托姆拉的心窝,眼见自己的小伎俩被拆穿的托姆拉恼羞成怒,不顾体面地大喊道,

“你们是侵略者!你们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激昂的情绪并不能掩饰托姆拉的心虚,周总理并不与他争论,只等他声音低下去才慢慢问道,

“我们对待西藏一直都是友好的,在平定西藏叛乱前,都会通知印度侨民撤退;可是印度呢?你们收留了当时从我国叛逃的达赖喇嘛、在各大城市举行游行,甚至还公然怂恿歹徒侮辱我们伟大领袖的肖像,这究竟是谁伤害了谁的感情呢?”

说到此处,周总理虽然言语平淡,神色却有些低沉,而台下的记者们也是纷纷羞愧地低下了头。

托姆拉几次想要开口,最后也只能惶急地小声辩解,却已然无人在意了。

会议终于逐渐步入了尾声,而等到周恩来同志宣布记者招待会结束的时候,会场响起了远比之前更加嘹亮的掌声,放眼望去,甚至连之前开口诘难周总理的那些记者都不禁鼓起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