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一响,基层心慌”,这话虽调侃,却道出了不少基层干部的心声。大家耳熟能详的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这个被坊间亲切地称为“市长/县长电话”的服务平台,如今却成了基层的一大困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条热线背后的故事,探讨一下它给基层带来的那些甜蜜与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便民热线的成长轨迹

想当年,1983年沈阳率先设立了市长热线,这一创举迅速在全国开花结果。到了1999年,全国统一的政务热线12345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热线不断优化升级,旨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从经济调节到市场监管,从社会管理到公共服务,再到生态环境保护,只要是你能想到的领域,12345都能为你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记得早些年,“县长热线”可是实打实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无论是临街商户的违建问题,还是供暖不达标的投诉,亦或是如何办理低保的咨询,这条热线都是老百姓心中的“贴心小棉袄”。毕竟,在老百姓朴素的观念里,“政府”就是那个能管所有事的“万能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线员:不是县长,胜似县长

说起来,“县长电话”虽然名头响亮,但接电话的可不是县长本人哦。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政府工作人员,用专业的知识和耐心的态度为老百姓解答疑惑、记录诉求。别看他们只是接电话的,这活儿可不容易!一个县级政府有几十个职能部门、十几个乡镇街道,要想把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准确地归结到相关部门或乡镇,那可需要真功夫!

不过话说回来,有这么全面业务能力的干部,恐怕早就在基层忙得团团转了吧?

回访指标化:基层的“紧箍咒”

体制内的工作啊,就是讲究个量化考核。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便民服务热线也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指标:答复时效、办结率、满意率……样样都得达标。这可苦了基层的同志们啊!为了争取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们得一遍又一遍地劝说、解释,有时候还得想尽办法再次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一个逻辑怪圈就这样产生了:主管部门因为业务不精通,只会一味地要求基层再想办法;老百姓呢,也不管自己的诉求是否合理,反正你不解决我就不满意;基层政府呢,虽然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事儿该怎么办,但他们没有话语权啊,只能夹在中间受气。

便民热线:无奈的“胁迫”工具

说起这个啊,我就得讲讲去年那个事儿了。当时我们正在大规模清退低保户,新村的一位老太太因为低保被清退而心生不满。她跑到民政办打听政策,结果没得到她想要的答案,就跑到县民政局去要说法。结果呢?县民政局说审批权在乡镇他们不管。这下可好了,老太太的子女直接选择了更简单好用的12345来“维权”。

第一次诉求是反映我们贾镇民政办吃拿卡要不给办低保,答复结果当然是不满意了。我们上传了各种大数据记录、解释了相关政策后,还是被定为无理诉求。接下来的几周里啊,老太太的诉求就像变魔术一样层出不穷:民政办无人办公、村干部给老妈办低保、村里签订假合同贱卖土地……别管真的假的反正就是不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情况啊我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了。不满意就不满意吧反正咱也尽力了。

结语:12345的喜与忧

必须得承认啊大部分的诉求都是合理且可以解决的。也有一小部分诉求虽然不合理但经过解释后也能相互理解。但总有那么极个别的群众啊他们就是把12345当成了“胁迫”基层的工具。他们以为有上级政府给他们做主就恶意举报让乡里头疼。

群众本无错但上级也应该给基层一个解释的机会啊。毕竟基层的同志们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和苦衷。希望12345这条热线能够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而不是成为基层的“紧箍咒”。

郑重声明: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