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14时,水利部发布消息称,“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形成,南方多地相继发布暴雨预警;与此同时,华北平原等地则迎来新一轮高温,局地或冲击40℃,闷热感十足。“冰火两重天”的天气也让全国处于一种“南涝北旱”的局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30天全国降水实况图(图源:中央气象台)

“南涝北旱”特征明显

6月1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200至400毫米,湖南常德、安徽黄山等局地达500至713毫米。

6月24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上涨。6月28日14时,“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形成,江西九江站10天涨了4米多,目前已经达到20.00米(警戒水位20.00米)。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贵州、广西北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强降雨还将持续。

南方暴雨的同时,北方多地迎高温炙烤。河南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的天数超过了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甚至在70天以上。国际权威气候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5月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的5月”。

6月25日开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气温又将迅速走高,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新疆、陕西中部、山东北部以及京津冀地区,上述地区未来一周高温日数可达4至6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中下游水位暴涨(图源:央视新闻)

为何会“南涝北旱”

日前,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汛期主班、高级工程师冯爱青接受采访时对“南涝北旱”作出解释: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资料显示,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温度显著升高。截至目前,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继续减弱,但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总体上仍异常偏高。

冯爱青表示,今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偏高,同时受厄尔尼诺影响,南海、西北太平洋海温长期偏高,有利于充沛的水汽输送。在厄尔尼诺衰减的背景下,华北南部和黄淮等地主要受到西风带暖高压的控制,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而华南前汛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且稳定,降水明显偏多。特别是在6月21日左右,受北部冷空气影响,稍有北移趋势的梅雨带又返回长江以南,导致雨带持续在南方地区徘徊、强降雨落区重叠度高。

对于北方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分析认为,与大气环流的配置有直接关系。

陈涛解释称,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上旬,北方地区一般是受大陆高压影响,天空晴朗少云,以下沉气流为主,辐射增温、下沉增温都比较显著,华北黄淮在这个时段里边就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8月25日,也门萨那郊区枯萎的庄稼(图源:新华社)

“世界正在面临更热、更旱和更涝的未来”

去年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并预测明年会更热。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多地因酷暑高温相关因素死亡的人数已达数千人。其中,亚洲地区以印度、沙特尤甚。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已连续14个月打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巴西、巴基斯坦、印尼、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地发生大面积洪灾,总计已造成上百人死亡。

“世界正面临更热、更旱和更涝的未来,极端高温天气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今年是厄尔尼诺次年,极端天气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2024年有可能会成为更热的一年,同时也是极端天气可能会更加频繁、更加强大的一年。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国是直通车、新京报、中央气象台官网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