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梁漱溟曾与毛主席无所顾忌地相处,两人有时谈的兴高采烈,有时不欢而散,是一种不分上下级的朋友。虽然在很多事情上,两人看法不同,时常争论,但毛主席很大度,几乎都不介意。

因此,两人一直相互欣赏对方,将对方当成真正的朋友。

梁漱溟当面赞颂毛主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感慨地说到:“梁漱溟先生没来,很遗憾……”

除了周恩来,毛主席也惦记着梁漱溟。于是,毛主席向梁漱溟发出邀请,让他来北京。

1950年1月,梁漱溟来到北京。当时,毛主席正在访问苏联,两人没能马上见面。

当年3月10日,毛主席结束访苏返回北京。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毛主席,梁漱溟非常激动,他与党政领导人一起前往车站迎接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两人刚见面,毛主席就对梁漱溟嘘寒问暖:“梁先生,您来北京了,咱们又见面了!近来身体可好,您的家眷来了吗……改日您来我家做客,咱们再谈一个通宵也成!”

看到毛主席如此礼贤下士,不忘旧情,梁漱溟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毛主席的手。

3月12日下午5点,毛主席专门派车将梁漱溟接到中南海颐年堂,还请来林伯渠作陪。

期间,毛主席诚恳向梁漱溟询问,他对国事的看法,梁漱溟直言不讳:“如今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但得天下易,而治天下难。尤其是中国想要长治久安,不容易啊!”

毛主席笑道:“治天下固然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治天下也就不难了。”

晚饭期间,听说梁漱溟吃素,毛主席当即提议:“我们也一起吃素吧,今天是统一战线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当年4月至9月,梁漱溟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先后到河南、山东等地的农村进行几个月的考察。9月23日,毛主席再次约见梁漱溟谈话,询问他的考察情况。

梁漱溟如实汇报后,毛主席建议他趁热打铁到广州去考察,以便作比较。由于已经奔波很长时间,梁漱溟表示想要休息一下,写一写见闻观感,之后再去广州。毛主席欣然同意。

谈完工作以后,毛主席关切地询问梁漱溟:“现在你的居住条件如何?”梁漱溟表示自己暂时住在辟才胡同亲戚家。

毛主席立即表示:“为了使您的生活与工作更方便些,我马上安排您到颐和园暂住。”

在毛主席的关照下,梁漱溟很快就被接到颐和园内的一座四合院内居住,这一住,就是两年时间。

后来,梁漱溟一家又被安排到积水潭边的小铜井一号居住。对于毛主席的关怀,梁漱溟打心底里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

所以,当两人一起散步时,梁漱溟当面真诚地赞颂毛主席:“主席,您真伟大!”

听到梁漱溟这样说,毛主席并没有一丝高兴的意味,他说:“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何必这样呢?”

是啊,从1918年相识至1950年,毛主席与梁漱溟已经相交32年。期间,两人多次单独进行长谈,确实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1918年,毛主席与梁漱溟在杨昌济先生家里相识。当时,梁漱溟是北大哲学教授,而毛主席是北大图书馆助理员。

梁漱溟经常来杨昌济家里讨论哲学问题,毛主席当时因为寓寄在杨昌济家里,经常给梁漱溟开门,两人因此相识。毛主席还听过几次梁漱溟的哲学讲座。但是,这段时期,两人并无深交。

20年后,梁漱溟因为被侵略的日寇,打破乡村建设实践的梦想,以及对国民党失望透顶,看不到国家与民族前途,在听闻毛主席带领的共产党的主张后,他专门来到延安拜访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年轻时期

在这里,两人多次单独长谈,甚至有两次通宵达旦的谈话。

对于梁漱溟的困惑,毛主席绘声绘色的从国内外、敌、我、友之间力量的对比,以及强弱转化等方面详细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论。

梁漱溟被毛主席头头是道的分析所折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梁漱溟打心底里敬佩毛主席,感叹这是抗战以来,他听到过的有关抗日问题,最让他鼓舞、信服的话。

梁漱溟后来回忆称,毛主席的话,令他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

次年初,梁漱溟又对鲁豫苏皖抗日游击区,进行了8个月的考察。当他看到抗日战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奋起杀敌的振奋人心的景象后,他更加对毛主席所说的“中国必胜,日本必败”深信不疑。

很快,梁漱溟也开始行动了起来。他与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梁漱溟

两人的第二次彻夜长谈,是因梁漱溟的书而起。梁漱溟主张中国社会应该走改良主义的路,而毛主席主张中国社会需要彻底革命。

这一次谈话,两人从傍晚开始,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但依旧谁也没能说服谁。

期间,虽然毛主席不同意梁漱溟的观点,但一直耐心、认真地倾听,始终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

最后,送梁漱溟出门时,毛主席说道:“您是有心之人,我们今天的争论不必先做结论,听下回分解吧。”

后来证明,毛主席的观点是对的。回忆起那件事,梁漱溟感慨地说道:

“当在那件事中,使我终身难忘的是毛主席的政治家风貌以及气度。他全程从容不迫,不动气、不强辩、表达幽默,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但他却使你心情愉悦,如同老友畅谈。”

梁漱溟当面顶撞毛主席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之间长久以来都是坦诚相见、肝胆相照的君子之交,使得固执的梁漱溟,在1953年,无所顾忌地公开顶撞毛主席。

在1953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周恩来做了总路线的报告。梁漱溟提出:

“过去中国将近三十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但自进入大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向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

次日,毛主席对梁漱溟的发言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于是,梁漱溟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冤屈。气头上的他,急于澄清,当天晚上就给毛主席写信,要求给他机会重复一次发言,让大家了解他的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此后,梁漱溟进行数次发言。期间,梁漱溟的倔脾气上来后,在会上不顾一切地要求发言,要求必须给他充分的时间,气势甚盛,面红耳赤的大声争吵,再三向毛主席要“雅量”。

毛主席表示,在梁漱溟的眼中,只有承认他是对的,才叫“优雅量”,否则就是“没雅量”。毛主席直言:“这样的雅量,我们大概不会有。”

此时,台下很多人都反对梁漱溟的做法,要求他下台。梁漱溟丝毫不理会,眼睛紧紧盯着毛主席。

毛主席并没有因为意见不同,让梁漱溟下台。他稍作停顿后,语气缓和地说道:“梁先生,您今天就讲一讲要点,不要讲长了好不好?”

梁漱溟依旧坚持己见,索要充分时间。经过几次劝说,梁漱溟依旧不退让,直到台下有人大喊:“梁漱溟,滚下台来!”

最终,在会议主席的表决下,梁漱溟下台,争论才得以结束。

对于这场争论,毛主席与梁漱溟都有自己的立场。梁漱溟提出农民的问题,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毛主席等人是站在大局考虑的,看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又刚刚结束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被极大激发出来。

同时,从抗美援朝那场战争得出,要想不重蹈被人打得覆辙,我国就必须走富国强兵的路线。

因此,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集中一切人力、财力发展重工业。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农民、农村,国家也就没有力量全部顾及。

而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就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这种情况下,梁漱溟的那番言论,就不合时宜。

而且,梁漱溟当时提出的乡村与城市的差别问题,周恩来已经做出了解释。

周恩来表示,当时城乡差距并不大。从数据来看,当时城乡差别大约是1:1.5,这个数据是正常的。

中国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在1.5倍左右,发展中国家在2倍左右。超过3倍,才说明收入差距过大,结构失衡。所以,当时的城乡差距确实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而梁漱溟之所以提出那个问题,还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农村了解不够透彻,而且还轻信了报刊杂志上的消息,所以他坚持己见。

最终在好友、儿子等人的劝说下,梁漱溟终于开了窍。梁漱溟的大儿子曾这样开导父亲:

“毛泽东并不是他个人对你个人有什么恶感或好感。毛泽东一切为了当前国家的大业,而没有其他。因此,你考虑自己的问题时,亦不要把它同国家当前建设事业分开……”

后来,梁漱溟通过走访参观,亲眼目睹国家面貌的变化后,他再也没有说过“九天九地”的言论。他还曾在日记中写道:“愚衷心感想甚多,自愧不如共产党多矣!”

值得注意的是,梁漱溟虽然当众顶撞毛主席,但毛主席却保留了梁漱溟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政协方面也没有给梁漱溟任何处分,生活待遇也是照旧。只是对他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对此,梁漱溟非常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此事过后,毛主席依旧对梁漱溟宽容、尊重。1955年,毛主席还特别审改了梁漱溟写的《告台湾同胞书》,并批示他的文章可以广播,在北京、香港两地报纸上发表。

而梁漱溟,经此一事,更加敬佩毛主席。1960年,梁漱溟的儿子梁培恕生了一个孩子,他亲自给孙子取名“钦东”,意思就是钦佩毛泽东。

后来,他还在文章中写道:

“走了很久下坡路的中国人,自从解放以后,就开始走上坡路了。领导何以这样得法而竟收功若此。在中国现代史上,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从来没有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样得到大发挥、大表现。显然六七亿人如果没有共产党毛主席,恐怕今天也还是一盘散沙、瘫痪无力的,出现不了什么奇迹。为什么共产党毛主席能领导,而旁人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

毛主席:可惜没有梁漱溟

1972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虽然已经79岁,但梁漱溟依旧清楚的记得这个大日子。他决定送给毛主席一份特殊的礼物。

当时,毛主席已经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梁漱溟的身体却很硬朗。

那一天,梁漱溟早早起床,吃过早餐后,他将一个包裹小心翼翼的包好,然后一个人乘车来到中南海的东门。

由于门口的警卫并不认识梁漱溟,便主动上前询问他有什么事。梁漱溟说道:“我是来给毛主席送生日礼物的,请你转交。”

说着,梁漱溟将包裹递给警卫员。但是,毛主席作为国家的领导人,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警卫人员不可能将一个来路不明的东西交给毛主席。

于是,警卫员拒绝道:“对不起,我们这里有规定,毛主席生日不收礼物。”

梁漱溟急了:“这不是一般的礼物,是我写的文稿。请你一定要交给毛主席。”

说完,梁漱溟还将自己的名字告诉警卫员。看到梁漱溟如此坚持,态度也很真诚,警卫员便给上级打电话请示。很快,上级指示他破例收下这份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晚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礼物,梁漱溟准备了很长时间。从1967年起,梁漱溟就开始写了,整整写了17万字。

1975年,毛主席的病情越发严重,但他依旧记挂着梁漱溟这位老朋友。

当年的国庆招待会上,邀请了很多老干部、老民主人士以及老教授。很多中国科学院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知名学者也出席了。

会后,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相关工作人员,给毛主席写了一份简报,报告了出席国庆招待会学者们的激动之情。

看过这份简报后,毛主席虽然很高兴,但也有不小的遗憾。他在简报上批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

1976年,毛主席去世。得知这一噩耗后,梁漱溟悲痛至极。追悼会当天,他坐车前往参加,暗自为毛主席诵经。

后来,即便毛主席已经离开很久了,但梁漱溟从未停止怀念毛主席,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也是只增不减。

1978年,梁漱溟在政协会上表示:“我国过去的胜利与成功,都是靠毛主席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的建设,以及国际上的威望,无法不承认是了不起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漱溟

1980年,在一次采访中,梁漱溟说道:“我跟毛主席接触很多,他是有雄才大略的,很了不起。在过去,他没有什么凭借,单身一人。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能创造一个新中国,是很了不起的!”

后来,每次提及1953年的那次争论,梁漱溟都深感后悔。他曾说:“那个时候,我气太盛、太高了,跟毛公抵触了。我想我不应该,应该多尊重他一些,不该闹翻……”

去世的前一年,再次提及1953年那件事,梁漱溟懊悔的说道:“当时是我说话不分场合,让他为难,我不该伤了他的感情,是我不对。如今,他已经去世十来年,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带着后悔之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