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万众瞩目的学术论文【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终于在知网面世了。

媒体当日火速进行了全文搬运,单平台的阅读量立马突破了42万,并且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完全没隔夜,当日就直接登上了热搜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搜第一位的话题为”杨幂查重率”,很明显,网友们感兴趣的是杨幂的论文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网友把杨幂论文接连送进了两个查重网站,一个显示查重率低于1%。

另一个显示查重率2%,AIGC率3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这篇论文的质量,目前主要引发质疑的三点是:

其一,查重率过低。

学术论文,查重率过高涉及抄袭。

但查重率过低,也会让学生们担惊受怕。

因为这很可能留给读者“学术积累不够、缺乏权威支持、理论基础不扎实”的印象。

评论区的网友们针对杨幂论文查重率在0.9%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发现探不出什么名堂。

因为如果是自己端出了查重率0.9%的大作,那会被导师痛批“学术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字数过少。

在本科生论文2万字起步的情况下,杨幂这篇能够在期刊发表的论文字数没超过4000。

网友严谨地把文献以外的文字全部复制黏贴了上去,一共3622个字。

3000多字对普通在校大学生来说,就相当于一门学科的期末论文字数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三:仿佛废话文学,不知所云,前后逻辑不通。

杨幂在论文中前脚刚刚提到她在表演创作感悟是:

偏向于表层诠释的演员往往依据剧本和导演的指导塑造角色,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编导的阐释与引领。仅凭导演和编剧的意图,对角色的剖析难免片面。笔者当前正处在从“表面解读”到“内涵探索”的过渡期,迫切希望跳出原有的认知框架。在近几年的表演实践中,笔者不断尝试对所饰演人物进行更为精细的解读、更为深入的挖掘,出演的角色形象日臻丰满与多元。

那你品读到这里,你以为杨幂接下去会写她在《哈尔滨一九四四》中,是如何跳出原有的认知框架,超脱出导演和编剧对角色的片面剖析,赋予“关雪”这个角色更丰富的个人解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的。

她高度提炼完自己的理论知识后,她后脚在《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实践情况如下:

《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导演张黎对演员间互动及角色间动态的理解极为深刻,其丰富的学识在对那个时代历史文化的解读中展露无遗。演员往往因张黎导演的精准点拨而洞开理解角色的新天地,促使我们深入剖析角色的多面向。这样的情景经常发生:无论笔者和其他表演者如何周全地预演,实地拍摄时,导演对人物、剧情、场景的解读分析总是超乎想象。

一共3000多字的论文,这峰回路转的。

很显然,杨幂在《哈尔滨一九四四》剧组中,主要任务还是理解和学习导演意图。

所以实践过程中,还是听导演的,是吧?

那前面统领全文的杨幂表演创作的理论架构中, “笔者”认为导演对角色的剖析会偏向片面,需要演员自行深入解读,挖掘角色的更多面;和后面导演张黎也太了不起了,无论演员如何挖掘,他都能够技高一筹,能演员所不能,促使演员剖析角色的多面向,并且张黎有着超乎想象的解读能力之间,是不是有点矛盾?

导演到底有没有能力全面理解剧本角色?

演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杨幂目前所处的阶段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四:有些网友提出了质疑。这篇论文是不是拿AI生成的?

点赞人数高达12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杨幂的论文大作一共就放出了两条援引的文献,查重率又实在不高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杨幂本次的作品是基于个人的表演心得和体验而写。

但是论文表述上不仅反复出现“笔者”这种较为过时的论文表述;且一些句子的表达显得十分生硬,直接引发了一些网友质疑:杨幂的C扩期刊论文是不是借助了AI工具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杨幂的论文正文被媒体报道后,各大社交平台泛起的质疑不断发酵,已经是粉丝无法控制的局面。

其后冲上热搜第一,更是加剧了事态的关注度。

中广联合会学术部第二天直接通过媒体发声:目前他们已经关注到网友质疑,正在商议中,会对杨幂论文的热点问题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撇开还在象牙塔里被论文折磨的莘莘学子们,杨幂C刊论文自消息出来后,就频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原因就一点:比起杨幂对《哈尔滨一九四四》关雪这一人物在学术层面的高谈阔论;我们想在屏幕上看见杨幂对《哈尔滨一九四四》功课的成果。

关于杨幂在论文中提到的和导演张黎的沟通学习,导演张黎也介绍过这一过程,他在和《人物》的采访中说,当时要拍摄一场重头戏。

关于这场戏该怎么演,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开拍前杨幂和导演张黎讨论了很多次,但是都没有满意的结果。

接着张黎就给杨幂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讲完,张黎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落下,杨幂立刻站起来,转身进去,又哭了一条。

张黎说:

那场戏杨幂哭得动人心魄。她的哭,一定哭得不是关雪心里的事儿,也一定不是我说的那件事。

行吧,张黎用故事启发杨幂,指点完后,杨幂的哭戏效果在张黎看来两不沾:既不是角色关雪心中关心的事;也不是张黎指导她时所说的事。

关于哭戏,张黎好像有很多话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同一篇采访中,张黎再次提到了杨幂的哭戏成果。

他是如此夸赞杨幂的“我觉得你创了一个纪录,我就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在镜头里面,鼻涕能流那么长。”

行吧,《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电视剧的导演张黎,在品味完《哈尔滨一九四四》的爱人重逢高光戏后,他对于女主角杨幂给到的反馈是“哇哦,你真的好厉害!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在镜头里,鼻涕能够流得这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在等待主办方的对于杨幂论文的官方回复;而有些人在等待,演员能够在屏幕上直接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要辜负自己拿到的角色和观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