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首次作战失利,黄埔好学生杜聿明,谨遵校长蒋介石教诲,率领国军第一支机械化兵团“第五军”,选择了穿越野人山归国,仅在野人山内,就非战斗减员1.47万人,总军人数从4.2万锐减至2万,辎重装备损失殆尽,“机械化”不复存在,真是入缅大鳄鱼,回国小壁虎。

而孙立人,这个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生,却直接率新38师,跟随校友史迪威,以很小的战斗损失,吹着口哨进了印度。

1942年8月,在印度兰姆伽(Ramgarh),中国远征军孙立人新38师、廖耀湘新22师,被补充、整编、组建为中国驻印军(后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增编新6军),所有部队全部换装美制装备,由美军教官负责各科教习,战力大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美军史迪威也在酝酿反攻日军的作战计划。

中国驻印军的作战系统也相应调配,军直属机构主要为4个参谋处(人事、情报、作战、后勤),1个卫生处。

军直属部队,包括炮兵团4个(炮兵第12团装备36门155mm榴弹炮,第4团、第5团各装备36门105mm榴弹炮,第11团装备48门107mm迫击炮);辎重汽车团1个(第6团装备400辆汽车);战车营7个(各营编制装备54辆坦克);骡马辎重团1个(骡马近千匹);工兵团2个(工兵第10团、第12团);高射炮营、特务营、通讯营、宪兵营各1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雷戴维森(哈雷)WLA 摩托车

二战时期著名的军用摩托车,由哈雷戴维森生产。有双轮版和挎斗版,一般装备给中国驻印军传令兵或配发给军官警卫队等,也是电影《美国队长》中摩托车的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威利斯MA/MB吉普车

由美国威利斯公司研制的“轻型侦察车”。是二战期间最经典的军车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辆SUV,被奉为SUV的鼻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奇W52中型吉普车

由美国道奇公司生产,分为医疗型、指挥型、通讯型等,车内可以乘坐10名士兵,武器方面还能外加12.7毫米重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CKW-353军用卡车

由美国通用汽车生产,用以运送物资、战斗人员以及牵引火炮等,还衍生出工程车、救护车等。也是二战期间美国产量最多的军用卡车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特M3A1装甲侦察车

由怀特汽车公司研制,通常会搭载一挺重机枪和一挺中型机枪作为主要武器,车内可以乘坐4-5名乘员。因性能优异,多米尼加共和国一直装备该车直至1990 年代后期退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3A1半履带车

由怀特汽车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巡逻、侦察、指挥、救护和火炮牵引等。可乘员3人,载员11人,装备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918型155mm榴弹炮

是美国在一战期间从法国引进的施耐德 M1917式155 毫米榴弹炮的改进升级版本,炮管俯仰角度0°~42°、有效射程8000米,最大射程11200 米、射速3发/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2A1型105mm榴弹炮

最大射程12.7千米,射速最高射速10 发/分钟,持续射速3发/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2型107mm化学迫击炮

该迫击炮最初设计用于装备化学兵部队,因此也被称为化学迫击炮,最大射程4023 米,最大射速:20 发/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型40毫米博福斯防空高射炮

最大射速每分钟120发,实际射速每分钟60发,初速:881米/秒,最大射程4753米,最大射高4661米,有效射高2742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战斗全重12.6吨,功率262马力(2400转/分钟),最大前进速度58.0千米/小时,最大后退速度7.0千米/小时,防护装甲12.7-50毫米,装备37毫米M6型线膛坦克炮(1门),7.62毫米M1919A4型机枪(1挺同轴),7.62毫米M1919A4型机枪(1挺炮塔顶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38师、新22师,两个师级单位也同样得到加强,每师共计约12500人,装备汽车300辆、骡马千余匹。

师属步兵团3个、山炮营2个、榴弹炮营、辎重营、工兵营、通信营、教导营各1个,特务连、搜索连、军械连、侦查连各1个,卫生队1个、野战医院1个;团属步兵营3个、重机枪连、迫击炮连、战防炮连、辎重连、通信连各1个、卫生队1个、通信排1个、特务排1个;营属步兵连3个、机枪连1个、火箭筒排1个;连属步兵排3个;排属步兵班3个、轻迫击炮班1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属榴弹炮营装备105mm榴弹炮12门;师属山炮营装备75mm山炮12门;团属迫击炮连装备81mm迫击炮12门;战防炮连装备战防炮(反坦克炮)4门;重机枪连装备重机枪8挺;营属火箭筒排装备火箭筒4具(火焰喷射器3具);排属迫击炮班装备60mm迫击炮2门;步兵班组装备冲锋枪2支、自动步枪1挺、步枪8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A1型75mm山炮

国共双方军队通常称之为美制七五野炮或七五山炮。射速3至6发/分,最大射程8787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式81mm迫击炮

中型迫击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被广泛使用。最大射速:30~35发/分,初速217m/s,最大射程3000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3A1型37mm战防炮(反坦克炮)

是美国研发的第一种专用轻型反坦克炮,因坦克装甲不断升级,在太平洋以外的战场逐渐被淘汰,但太平洋战场日军装备的主要是轻型坦克,所以M3A1仍为主战反坦克炮。最大射速25发/分钟,初速884米/秒,最大射程6900米,有效射程457米,破甲厚度为915米距离上25.4毫米。至今一些中南美洲国家仍在使用,也有许多改装成礼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917勃朗宁重机枪

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设计,口径7.62mm,供弹具250发弹带,初速854米/秒,最大射程3154米/5029米,理论射速450~600发/分,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它的出现为后来的重机枪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巴祖卡火箭筒

因其外形似类圆筒状巴祖卡乐器而得名,一般由两人操作,一名射手负责瞄准、发射,另一名装填手负责装填火箭弹。能有效对付装甲车辆、防御工事,破甲厚度可达76-100毫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火焰喷射器

射程可达45米,广泛应用于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防御工事和据点造成了巨大破坏。能够在近战中对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是二战日军的恶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2式60mm迫击炮

是美国研制仿造法国布郎德型的轻型迫击炮,最大射程1840米,最小射程91米,最大射速30发/分,炮口初速:158米/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普森冲锋枪

美国和盟国军队的标志性武器之一,又名“芝加哥打字机”、“芝加哥小提琴”,子弹.45 ACP(11.43×23mm)口径11.43毫米,发射模式半自动、全自动,射速725发/分钟,枪口初速280米/秒,有效射程200米,供弹方式20发弹匣、30发弹匣、50发弹鼓、100发弹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

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设计,口径:7.62毫米,发射模式可半自动、全自动,射速300-450发/分,枪口初速805米/秒,有效射程548米,供弹方式20发弹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田步枪

二战中美军早期的标配制式步枪,由春田兵工厂研制,参考了毛瑟步枪的设计。因其性能优良,深受国军士兵喜爱,被称为“花旗中正”。

中国驻印军单兵装备也进行了全套升级,包括战斗服、作训服、夹克、T 恤、内衣内裤、毛衣、胶皮雨衣、作战背包、钢盔、软帽、便帽、防毒面具、作战携行具、带帆布套的野战水壶、S 腰带、丛林靴、帆布护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驻印军的编制和装备水平,已经接近美军的轻型步兵师。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发动反攻缅北的战役,目的是打开中印缅石油、物资交通线,代号“人猿泰山”。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郑洞国指挥的中国驻印军新1军,下辖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兵力近3.5万人。

当面之敌,是日军田中新一中将所率第18师团,共有兵力3.2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王牌部队,参加过上海、南京战役。在新加坡,它曾以3万多人迫使8万多英军缴械投降,后入缅甸几乎全胜,号称“丛林作战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役被迅速点燃,1943年10月14日,新编38师一个300余人的先遣侦查连队,突然遭遇与一个1100余人的日军大队,国军连队迅速抢占无名高地占据有利地形。

日军狂妄之极,根本没把往日的手下败将放在眼里,一轮迫击炮轰击之后,立即向国军所占高地发起冲锋。

但日军很快就被啪啪打脸,眼前的国军,打出了美国精锐部队火力的即时感,如冰雹般的M-2式60mm迫击炮炮弹成片重重落下,M1917勃朗宁重机枪,与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汤普森冲锋枪、春田步枪火力全开、交织成网,打的日军有种被穿越到未来的错觉,手中“神兵”三八大盖成了“鸟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军另一个连的增援下,两路并发反冲锋,日军丢下200多具尸体,仓皇而逃。中国驻印军初战告捷,对日作战首次以少胜多。

1944年1月28日晨拂晓,已掌握了制空权的美军飞机,从新平洋起飞,开始对达罗日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8时左右,新22师战车营50余辆坦克登场了,如一把尖刀般的钢铁洪流,横冲直闯插进敌人阵地,日军防线被撕裂,步兵协同冲锋,向纵深突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横行中国战场的日军95式轻型坦克、97式中型坦克,在国军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面前,被驱逐、碾压。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第一场以国军为绝对主角的的对日本人进攻的机械化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95式轻型坦克

由日本三菱重工于1934年生产,是日本轻型坦克中品质、性能最好的一款。战斗全重7.4吨,装甲厚度:6-12毫米,武器装备1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2挺97式7.7毫米重机枪,最大功率115马力,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97式中型坦克

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战斗全重15吨,装甲厚度8-33毫米,武器装备主炮97式57毫米战车炮,辅助武器:2挺97式7.7毫米重机枪,发动机功率170马力,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31日,国军一队坦克冒着敌人炮火快速冲进达罗镇,在达罗镇东北方向,中国驻印军17辆M3A3轻型坦克,与日军坦克8辆坦克遭遇。双方激烈交火,结果是国军击毁日军5辆95式坦克和1辆97式坦克,仅有2辆日军坦克带伤逃走。而国军仅仅损失1辆坦克。

国军坦克群最终合围了设在小镇上的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日军师团参谋长濑尾少将及数十名军官,被钢铁履带碾压成了肉泥。师团长田中新一虽然侥幸逃脱,但师团关防大印却落在了国军手中,达罗之战,从此成为日军第18师团的奇耻大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4年3月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孟关,日军第18师团残部向瓦鲁班溃退。数日后,中国驻印军与美军突击队向瓦鲁班发起总攻,终于将这个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18师团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欢迎评论区留言。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转发、分享,创作不易,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