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常 静 范庭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6月26日,滨州医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上,滨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飞为该校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2020级康复1班毕业生刘思圳同学,拨穗正冠,颁发学位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思圳手捧捐赠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与母亲合影。滨州医学院供图

仅在两天前,6月24日,这名医学生奔赴了一场“生命续航”之旅:他在山东省立医院成功捐献283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17899例、山东省第148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5月24日,刘思圳接到了山东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被告知一位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与他配型成功。

在此之前,刘思圳已经两次接到过初筛通过的电话了,最后却因各种原因没了后续。尽管如此,第三次接到电话时,他依然坚定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捐!在5月29日体检合格后,刘思圳正式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于6月19日进入山东省立医院为捐献作准备。

临毕业时能参与到这场生命接力中,对于刘思圳而言意义非凡,“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的概率可达几十万分之一,知道世界上有一个生命会因我而延续,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毕业礼物”。

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两次勇气,同意入库与答应捐献。22岁的刘思圳是山东淄博桓台人,在大一献血时,血站的工作人员问刘思圳要不要留一个血样入中华骨髓库,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我是医学生,所以我更清楚这就是救命的事儿,我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做。”刘思圳说。

让他拥有勇气的不只是心中的责任感,还有四年来八次自愿献血、累计献血3100ml的经历,自愿献血对他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只是想着可能会有人因此而得到帮助,甚至因此活下来,所以在每次献血之后我就会记着时间,符合规定后就再次献血,时间长了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每当在献血小程序上看到自己捐献的血液在某医院被使用后,刘思圳都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生活中的他也乐于参与和组织各种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所收获的幸福感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这些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充盈着他的内心,成就了朋友口中“善良、热心、有责任感”的班长刘思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滨州医学院暖心欢迎刘思圳同学回校。滨州医学院供图

也正因如此,他在取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后果断而坚定地答应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毫不犹豫地为自己系上这根生命的红线。

为确保捐献的顺利进行,刘思圳特别注意饮食忌口,并避免感冒,加强锻炼,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6月19日到6月24日连续5天注射了10剂动员针,努力克服肌肉酸痛的不适感。

6月24日,刘思圳经过四个小时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采集的时候就想着受捐者能平安健康,现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刘思圳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和加入其中,让更多生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6月25日上午,学校暖心欢迎刘思圳同学返校,党委副书记、院长黄飞,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术光代表学校慰问刘思圳同学。

黄飞指出,刘思圳的大爱之举体现了学校“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展现了当代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希望,广大同学以刘思圳同学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滨医精神,为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