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为加强森林和耕地资源保护,有效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耕地管理难题,充分发挥林业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协同作用,峨边彝族自治县全面推行“林长+田长”联动协作,把林长和田长力量充实到森林耕地保护末端,将森林资源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区域和责任网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

建立机制,全面构建联动保护网络。2023年12月,乐山市林长制办公室 乐山市总河长办公室 乐山市田长制办公室联合印发《“三长联动,四级共创”工作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林长、河长、田长三长联动工作机制,峨边彝族自治县结合本县实际,着重从林长、田长的联动协作出发,建立和推行共治协同、共享协同等机制,县林长制办公室和县田长制办公室组织开展碰头会2次,工作协调会3次,联合发文调整县级林长、田长名单及责任区域,全县13个乡镇有12个乡镇林长办和田长办联合发文调整本级林长、田长名单,乡镇林长办和田长办协同率达到92.3%,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落实责任,多措并举守护资源安全。一是明确责任。按照林长制和田长制工作安排及责任分工,在13个乡镇91个行政村新川南林业有限公司林场和县国有林场规范安装118个林长公示牌,在13个乡镇和91个行政村安装106个田长公示牌。二是明确任务。在森林高火险期、岁末年初、春耕播种、春季采笋等重要时间段,县林长办和县田长办先后向各级林长、田长印发工作通知文件5份,发出工作提醒函3份,要求各级林长和田长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巡林、巡田工作,加密巡林、巡田频次,切实保护生态安全。三是强化巡林督导。2024 年以来,全县各级林长、田长深入责任区域现场开展巡林督导 14000余人次,开展林地保护、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30余场次,发放林地使用政策宣传手册 5000 余份,耕地保护宣传手册3000余份,发现并制止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10余起,发现并制止违法破坏耕地保护行为 1起,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耕地保护重点难点问题 7个。

因地制宜,释放农林融合生态价值。一是双长引领,拓宽增收渠道。全县各级林长、田长充分发挥主体责任,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发展林下种植赤松茸、天麻、椴木菇近0.5万亩,大力推行“种竹+养家禽”的林下养殖模式,发展林下养殖羊、鸡3万余只,户均增收2000余元。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实现产值4000万元,农林产业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重要途径。二是双长联动,守护竹笋产业。春季采笋季,各级林长、田长联动,积极鼓励群众在春耕播种后进山采集竹笋,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县林长办、县田长办联合成员(联络)单位开展送法上山、普法教育、联合执法等活动,先后组织“林长、田长+检察院”“林长、田长+公安局”“林长、田长+法院”“林长、田长+司法局”等联合行动,落实部门协作机制,横向联动,深入田间地头、林区开展巡林、巡田综合督导,助力林区法治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4年峨边春笋迎来大丰收,今年3月笋的产量达到9525.63吨,带动群众增收18884.59万元以上。三是双长联动,加快三产融合。峨边林长、田长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生态保护发展的指引,近年来,峨边生态保护取得突出成绩,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齐头并进,2024年峨边县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三批省级生态县。此外,峨边林长、田长以林长制和田长制重要依托,双长联动,积极实施林农文旅融合项目,国内外来峨旅游人数持续增加,峨边生态旅游景点热度不减。依托生态旅游和林下采摘体验、生态研学和自然教育等,来自各地的游客纷纷将峨边作为休闲旅游的选择,促进了竹生产、加工、物流、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建设,带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邛莫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