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领域的市场换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扳回一局,合资品牌正在逐步接受自主品牌的反向技术输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7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多个业务主体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预计自2026年起,并跨越2030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上汽大众在官方新闻稿中称,从此中德双方将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

翻译过来就是,上汽大众要开始全面利用上汽集团的技术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了。

实际上,就在一个多月前,上汽集团就与奥迪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奥迪与上汽集团正在联合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将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新的生产基地已经启动更新换代,新车将于2025年下线。该合作项目也是要充分利用上汽集团的相关技术。

结合此次的签约来看,上汽集团的技术输出不仅限于大众汽车品牌,还包括其他外资品牌,如奥迪汽车。上汽集团的下车体平台、插混系统、智驾智舱等技术都将会对外合作反向输出。

这一技术输出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接收方”向技术“输出方”的转变,展示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意味着,在中国汽车领域,市场换技术的旧合资时代基本结束。上汽也将首次承担核心技术输出的新角色。

对于大众汽车而言,上汽大众作为重要的合资公司,在中国的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并不十分乐观,终端销量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7万辆,虽然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对于当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样的销量规模是明显落后的。

此次的协议签署后,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型谱布局已规划到2030年后。大众汽车集团贝瑞德就明确表示,加强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上汽大众产品组合的电动化发展,对大众来说意义重大。

贝瑞德在当天发布的微博中称,除了现有的插混版途观参数图片)和帕萨特以外,上汽大众的产品阵容将进一步拓展,全面覆盖重要的细分市场。按照大众汽车在北京车展公布的产品计划,未来三年,大众将在中国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其中一半为电动化车型。

在与大众汽车签约之前,上汽集团也集中释放了过去十年来的研发成果和最新技术,推出了包括插混动力系统、全栈自研的智能电动车整车平台等在内的七大技术。这些技术未来也将成为技术输出的重要基础。

包含大众汽车在内,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合资车企都在利用中国智能电动车技术和产业链来打造电动车。技术反向输出也将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