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及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区域德育队伍建设。2024年6月26日13:30,第16期“市北教育大讲堂”在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黄向阳作《接班人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专题讲座。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课程研究部林立春主任出席并担任主持,市北区教育系统相关领导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教授首先结合客家文化,提出一个集体能实现“香火赓续”的前提便是有足够多的“接班人”,并且即使离乡也能够秉承“他乡即故乡”的理念,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延续集体的传统生活方式。然而当前我国存在“接班人”数量隐忧难题,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年轻一代拒绝长大都令接班人成为现象级难题。黄向阳教授从儿童史发展历程的角度对“当下青年人能接班吗?为什么很多青年人不愿接班?”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他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现代人对儿童的教养方式限制了儿童的成长,“童年的发现”使人们愈发呵护儿童,反而让儿童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教授在讲座中强调,儿童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获得成年人的认可。他通过回顾自身儿时成长经历,以及传统社会儿童发展,阐释了儿童从“小跟班”变成“接班人”的变化过程。儿童正是通过“干活”获得成人身份认同,从童年的“小跟班”“小助手”自然过渡到成年的“接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虽然不是进行劳动教育最适合的地方,但是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和动员家长、社会进行生活化劳动教育,并通过各种自然生成的“杂务课程”,让学生崇尚劳动,感到自己的意义与价值。最后,黄教授提出了六点培养接班人的教育改革方向,让在座的老师都深受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培训让教育工作者们开拓眼界、更新思路,更加了解到劳动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凝练此次学习的经验,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努力为国家培养担当大任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