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夺权后,淮南地区先后发生了三次叛乱,史称“淮南三叛”。

这“三叛”,都是打着“拥曹”的旗号,宣称要替老曹家除掉司马家。

既然如此,他们自然应该团结一心,同时起事呀!

然而,事实上,他们不但没有同时起事,反而互相拆台!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互拆台的“淮南诸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南三叛,领导人依次为:王凌(一叛)、文钦(二叛)、毋丘俭(二叛)、诸葛诞(三叛)。

他们后来都用最激烈的行动,表明了自己是“反司马”阵营的一员。

然而,在他们依次叛变期间,彼此却不但不积极配合、同时起事,反而相互拆台。

1、王凌之叛。

淮南三叛,率先反抗司马懿的是王凌。

在此之前,王凌已经都督扬州诸军事10年之久,其外甥令狐愚为兖州刺史,舅舅和外甥同时领兵,专制淮南重任。

高平陵之变后,王凌不满强臣压制少主,企图拥立年长的曹操之子曹彪于许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尚未发难,令狐愚死了。

王凌不知其外甥已死,仍与之书信商议,自然事泄。

司马懿自率中军,乘船顺流而进,九日即秘密抵达百尺,下书赦免王凌,大军随即掩其不意而至!

王凌孤立无援,只好乘船出迎,面缚请罪,被送往洛阳,途中饮药自杀。

当时,诸葛诞是扬州刺史,正在扬州;王钦为冠军将军,在庐江;毋丘俭为镇南将军,监豫州诸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如果后来也“叛”的这些人当时站在王凌一边的话,王凌不至于孤立无援,轻易受缚!

然而,诸人袖手旁观,坐视王凌被解决!

2、毋丘俭、文钦之叛。

255年,毋丘俭、王凌在寿春起兵,移檄州郡讨伐司马师!

其中,兖州刺史邓艾、镇南将军诸葛诞皆收到了联合的请求。

然而,诸葛诞、邓艾,皆斩杀使者!

邓艾就不必说了,司马家一手提拔的死忠之人。

这个诸葛诞,比邓艾动作更快,不但斩杀来使,还“露布”,布告天下!

随后,诸葛诞更是不遗余力出兵配合,并第一个攻入寿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不是单纯的拆台了,简直是比司马家还积极呀!

王凌反抗司马懿,毋丘俭、文钦、诸葛诞不响应,导致人家王凌孤立无援。

毋丘俭、文钦反抗司马师,诸葛诞不但不响应,还举兵参与镇压,甚至表现得比司马家自己还积极···

都是要“叛”的兄弟,怎么就这么不能相容呢?

不同的“派系”

这首先是因为:“三叛”,来自不同的“派系”。

虽然他们最后都打起了反抗司马家的旗帜,而且也都被认为是“拥曹派”,但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派系”的。

1、王凌:第三势力。

王凌,出身太原王氏,是诛杀董贼的王允的的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家族影响力而言,王凌比河内司马氏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王凌父子在当时也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王凌文武俱赡,当今无双。其子王广有大志,胜父一筹。——蒋济。

当其他人得到是“名将”、“骁勇”之类的评价时,王凌所得的“文武俱赡,当今无双”这样的评价,彰显了他的级别!

所以,在曹爽与司马懿专权时期,王凌可以被看成是实力稍逊一筹的“第三势力”。

在王凌策划起事时,其子王广的劝告是:曹爽不得人心,因此他被除掉的时候,天下名士被杀一半,却没有人悲伤。司马懿父子得人心,又掌兵权,不容易被推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来看:王凌欲起兵,本质是企图趁司马懿除掉曹爽的时机,企图联合曹爽同情者势力与司马家争权!

2、毋丘俭、文钦:曹爽系。

毋丘俭、文钦,皆是名将出身。

毋丘俭在魏明帝的时候,“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对曹魏忠诚。后来,毋丘俭又“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

文钦,则是“曹爽邑人”,属于曹爽系的。而且,因屡屡邀功不得赏,对司马氏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两个人都是曹爽系的人物,与曹爽系有着亲密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王凌曾经上奏,请求治文钦的罪。文钦找曹爽诉苦,后来,曹爽采纳丁谧之策,“又遣令文钦还淮南”。

由此可见,王凌是曹爽与司马懿之外的“第三势力”,而文钦则是曹爽插入淮南,以分王凌之权的棋子!

如此,文钦、毋丘俭自然和王凌尿不到一起去,自然不可能站队王凌去对抗司马家!

3、诸葛诞:中间派。

诸葛诞,则是中间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琅琊诸葛氏的诸葛亮、诸葛瑾、诸葛恪早已经在蜀吴位高权重了,但是,在北方的曹魏,琅琊诸葛氏还不算什么大家族。

所以,诸葛诞与诸夏侯操、颍川河北世家大族都没有太大渊源。诸葛诞谁也指望不上,也谁也不敢得罪,只能在夹缝中不断攀爬!

一方面,诸葛诞与夏侯玄等人混到一起,成了“浮华”主要人物;另一方面,诸葛诞又与司马懿结成了儿女亲家。

他与两派皆保持着密切关系,又都不从属于任何一派,当然,也没有实力如王凌一般自成一派,只能算是“左右逢源”的“中间派”。

所以,一方面,司马家在对付其他人时,是可能拉拢诸葛诞的;另一方面,在淮南期间,诸葛诞又与文钦等地方将领因为利益冲突而容易生恨!

三方皆来自不同派系,自然并非铁板一块!

彼此关系紧张

同时,这些主要人物之间,私人关系大多又很紧张。

1、王凌与文钦。

前面咱们提到了,文钦,就是曹爽安插到淮南牵制王凌的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钦为人刚暴无礼,傲慢犯上,与王凌关系紧张。

王凌曾上奏,表示文钦贪婪残暴,不适合担任前线将领,请求朝廷治其罪。

文钦与王凌由此关系紧张。

2、诸葛诞与毋丘俭。

毋丘俭虽然与夏侯玄等人关系不错,但他也是一个厌恶浮华之人。

魏明帝处理“浮华案”,逮捕诸葛诞、何宴等人后,毋丘俭感慨:万世之朝,不畜庸才。

可见,毋丘俭是看不起诸葛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淮南二叛时,诸葛诞不响应,人们多认为是因为诸葛诞与文钦不和。

其实,淮南二叛,毋丘俭是第一人物,诸葛诞不参与,其与毋丘俭关系不和才是更大的影响因素!

3、诸葛诞与文钦。

诸葛诞与文钦,同样关系十分紧张。

具体原因不知,但是,文钦的傲慢犯上应是主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司马家的“挑拨式安排”可能也起了关键作用,这个咱们后面再聊。

总之,淮南这些大人物之间,关系本就紧张,如果没有超强人物来粘合,天然是走不到一起的!

当然,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有问题,但多不是根本利益冲突!

如果司马家处置得当,他们就自然不能形成合力了。

但如果司马家处置失当,他们也确实可能拧成一股绳!

所以,司马家的应对之策,同样是他们不能“合”的重要原因。

司马家应对得当

在解决淮南势力的过程中,司马家的应对是很讲究的。

1、解决王凌之乱。

王凌将乱时,形势是比较危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王凌与文钦不好,与诸葛诞关系微妙,但是,毕竟文钦是曹爽邑人,毋丘俭与曹爽、夏侯玄关系紧密,诸葛诞与曹爽的关系也很不错。

所以,如果让“文武俱赡”的王凌施展其影响力和谋略,形势的走向是难以预料的。

司马懿的应对之策,则避免了形势的激化。

(1)、拒绝“九锡”,以大魏忠臣形象示人。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家已经掌握大权。

此时,天子曹芳下诏,让太傅司马懿进为丞相,“加九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这是魏天子欲“捧杀”司马懿。

司马懿头脑冷静,表示自己是大魏忠臣,拒绝做丞相,拒绝“加九锡”。

这其中的意义,绝不可轻视!

我们知道,加九锡后,在司马懿夺权后,是否能“改朝换代”,关键在于其权力是否能够世袭。

此时,司马懿如果地位进一步提高,获取世袭化权力,那就离代魏不远了。

司马懿年事已高,又拒绝进一步“进位”,实际上是在形式上放弃了权力世袭的机会!

这是很有欺骗性的,也给了“拥曹派”幻想的空间。

(2)、迅速、隐秘的行动,使王凌来不及施展。

得知王凌的谋划后,司马懿立刻行动,亲率中军顺流而下,秘密到达百尺,然后一面赦免王凌,一面掩其不意!

迅速的行动,使王凌的文武之才、影响力皆来不及施展;而赦免之意,又瓦解了王凌支持者的抵抗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王凌纵有文武才,纵然有其他可能支持者,也是来不及响应了!

(3)、拉拢诸葛诞。

在司马懿进击的同时,又加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册封为山阳亭侯。

毕竟,比起文钦等人来,诸葛诞这个“中间派”是最可能拉拢、安抚的。

这一措施,使诸葛诞成为司马家的盟友,进一步消解了其他势力可能的响应!

2、对诸葛诞与毋丘俭、王钦等人的安排。

(1)、离间式安排。

前面提到,镇压王凌时,朝廷以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同时,又让文钦做了扬州刺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东将军与扬州刺史之间,是军队与地方的关系,彼此需要的配合非常多,对二人的配合度要求非常高。

显然,文钦虽然勇猛善战,但他性格傲慢无礼,让他跟诸葛诞配合,关系紧张是在所难免的!

连王凌都制不住文钦,何况诸葛诞呢?

如此,诸葛诞与文钦之间,关系更加紧张了!

(2)、诸葛诞与毋丘俭对调。

当时,诸葛诞为镇东将军,毋丘俭为镇南将军,皆是司马家提防对象。

东兴之战失利后,司马师借故让诸葛诞和毋丘俭“对调”。

这被认为是一个失误:毋丘俭跟文钦搞好了关系,并且形成了叛乱!

但是,实际上,这同时削弱了诸葛诞和毋丘俭。毕竟,对调之后,两人都是到新地方上任,号召力是不足的!

毋丘俭起兵后,以远近必响应。

但是,淮北不应,后方的将领史招、李续等人先后投降,叛军内外交困,这是毋丘俭号召力不足的表现。

诸葛诞为何要立刻与叛军为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南将军的驻地和军队,不是淮南,是司马家势力范围,你诸葛诞新来乍到,有胆子号令大家从叛吗?

如此,这一安排,使诸葛诞必然不能参与“二叛”,而毋丘俭等人也无法全力动员了!

如此···最后,就只剩下诸葛诞了!

诸葛诞后来造反,因为夏侯玄被杀,文钦、毋丘俭被杀,心不自安···

早干什么去了?

诸葛诞不瞎,到这个时候才看清,是被司马家的正确策略欺骗了而已:他这个“中间派”,一直是司马家在解决其他敌人前所安抚、争取的对象罢了!

淮南三叛,此起彼伏,声势浩大。

但实际上,整个过程中,司马家都稳如泰山,从容自若。

之所以如此,在于淮南势力虽强,但派系复杂,人心不一,而他们的号召力、谋略也皆不如司马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