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6月28日讯(记者 吴雨昕 摄影记者 金鑫)悠悠夏日浸润“非遗”文化香。6月28日上午,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学院的留学生来到烟台市胶东民间艺术博物馆,参观其主办的《大美非遗——馆藏非遗作品展》,一起领略华夏古韵在新时代下绽放的绚烂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展览于6月15日开展,共展出非遗项目19个,包含展品269件,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9项,以及其他民间艺术藏品,展出的藏品涉及19个省市自治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艺夺天工,妙手技无涯。从栩栩如生的泥塑、面塑,到精巧鲜活的鲁绣、绒绣,从千姿百态的竹雕根雕,到独具一格的剪纸、年画等,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带给留学生们不少“小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洪丽彬目前在山东工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洪丽彬介绍,她从小跟着家中熟悉中国文化的长辈写书法、练象棋,因此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是我来烟台上学之后第一次参观这家博物馆,能见识到传统的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等不同种类的民俗艺术,感觉非常有意义。”洪丽彬告诉记者,“莱州的祭祀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让我想起我的家乡也一直保留着类似的习俗。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有些长辈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祭拜先祖、祈愿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学生米卢来自孟加拉国,他一进入非遗展览区就对墙上悬挂着的精美“鲁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是第一次见到通过刺绣来完成这么华丽的画作。”米卢说,“我还在博物馆见到了很多特别精致的传统服饰,第一眼看上去和我们国家的民族服饰很不一样,但是仔细看来,会发现细节上的艺术设计、刺绣图案等等又有很多共通点,我觉得非常有魅力。”

留学生活不止于知识的汲养,还有跨文化的交流与分享。跟着传统非遗,近距离感受中华风采,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青年友谊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